第642章 清明移栽,順勢悟禪
歸源境的清明,總伴著一場細濛雨。雨絲斜斜落在田壟上,把剛解凍的黑土潤得松軟,踩上去能留下淺淺的腳印,還帶著股清新的泥香——這是移栽秧苗的最佳時候。孫女兒一早就在育秧棚外打轉,手里攥著她的“苗王”標記木牌,時不時扒開棚簾看一眼:芽苗已長到三寸高,翠綠的葉片舒展著,莖稈也變得壯實,根須從秧盤格子里悄悄探出來,像在盼著“搬家”。
“阿婆,芽苗能移栽了嗎?”她跑回廚房,褲腳沾著泥點也不在意。阿婆正把蒸好的清明粿擺在竹篩上,粿里包著歸源果干和豆沙,甜香混著雨氣飄出來。“再等雨停,”阿婆幫她擦去臉上的泥,“雨太大會把苗沖倒,等雨變小,土不粘腳了,咱們就移栽?!?/p>
移栽前的準備,從“起苗”就透著細致。沙僧拿來小竹鏟,教大家怎么從秧盤里起苗:“鏟要貼著秧盤底,輕輕撬起,連帶著秧盤里的土一起取出來,別傷著根須?!彼痉吨鸪鲆恢昝?,根須帶著濕潤的土坨,完整得像捧著一小團綠絨球:“根須帶土,移栽后能更快適應新土,就像人搬家?guī)е煜さ奈锛?,心里踏實?!?/p>
孫女兒學著起苗,小竹鏟在她手里有點沉,卻格外小心——她先把“苗王”所在的秧盤格子周圍的土松了松,再慢慢撬起,連土坨上的一粒小石子都沒碰掉?!懊缤鮿e害怕,”她把苗捧在手心,像捧著珍寶,“咱們給你找了最好的田壟,陽光足,土又肥?!?/p>
阿瑞斯和赫淮斯托斯負責整理移栽的田壟。阿瑞斯用鋤頭把田壟劃成一尺寬的畦,每畦之間留著淺溝,方便澆水;赫淮斯托斯則用木耙把畦面的土耙平,還特意把土塊捏碎,怕硌著苗根。“以前在戰(zhàn)場挖戰(zhàn)壕,講究‘深、陡、固’,”阿瑞斯扶著鋤頭歇氣,看著耙平的田壟,“現(xiàn)在整畦要‘平、軟、勻’,比挖戰(zhàn)壕還費心思——戰(zhàn)壕是為了防御,田壟是為了養(yǎng)苗,這‘養(yǎng)’比‘防’更需要耐心。”
赫爾墨斯早就去鄰村喊了幫手,王大叔帶著小遠和幾個鄉(xiāng)親,推著小推車來了,車上裝著他們村的秧苗和新編的草繩——草繩是用來固定歪倒的苗的。“俺們村的苗也能移栽了,”王大叔擼起袖子,“正好一起動手,人多快,還能互相學學怎么栽苗才穩(wěn)。”
小遠跑過來,手里拿著個小竹籃,里面裝著他撿的鵝卵石:“孫女兒,俺們用這個給苗做標記吧,誰栽的苗,就放塊石頭在旁邊,以后看誰的苗長得高!”孫女兒眼睛一亮,立馬跑去田邊撿石頭,兩人蹲在田埂上,給每塊石頭畫上年糕、歸源果的圖案,像在給苗準備“小禮物”。
雨終于變小,變成了若有若無的毛毛細雨。移栽正式開始。阿婆教大家怎么栽苗:“每株苗之間留兩指寬的距離,坑要挖得淺,剛好能放下土坨,栽完后用手輕輕壓實土,讓根須貼緊新土。”她邊說邊示范,栽下的苗筆直地立在畦上,像排隊的小士兵。
唐僧蹲在畦邊,手里捧著一株苗,輕輕放進坑里,動作慢得像在布經(jīng)卷:“‘移栽’的理,也是‘順勢’的理——苗要順著土的軟度扎根,人要順著日子的節(jié)奏生活,不勉強,不硬來,才能長得穩(wěn)、過得安?!彼麎簩嵧恋氖郑Φ绖偤媚芄潭ㄗ∶?,又不會壓傷根須,仿佛能感知到苗的“需要”。
悟空和八戒負責栽苗的“流水線”:悟空用金箍棒的一端在畦上扎坑,坑的深度和間距都一模一樣,精準得像用尺子量過;八戒則接過孫女兒遞來的苗,小心放進坑里,再用手壓實土?!鞍尺@棒以前扎妖怪,現(xiàn)在扎苗坑,”悟空笑著說,“扎坑比扎妖怪難——妖怪能躲,苗坑不能偏,偏了苗就長歪了。”
阿佛洛狄忒和女人們則跟在后面,給栽好的苗澆定根水。她用帶細孔的瓢舀水,水流細得像雨絲,順著苗根慢慢滲進土里,不沖倒苗,也不淹根:“定根水要‘潤’,不能‘沖’,就像待人要溫和,不能急躁,溫和才能讓人安心?!?/p>
孫女兒的任務是給“苗王”和她栽的苗放標記石。她把畫好圖案的石頭放在苗旁,還在“苗王”旁邊放了個小布偶——是小遠送她的兔子布偶,她說要讓布偶陪著苗王長大?!懊缤跻佑烷L,”她對著苗小聲說,“等你長到齊腰高,俺就給你系上彩繩,讓你變成田壟里最漂亮的苗。”
可天快黑時,風突然變大,還帶著股寒氣——倒春寒來了。剛栽好的苗被風吹得東倒西歪,有些葉片還被吹卷了。孫女兒急得眼圈泛紅,伸手想把苗扶直,卻怕碰斷莖稈?!皠e慌,”阿瑞斯立馬脫下身上的厚布衣,蓋在最靠邊的苗上,“咱們搭防風障,再給苗蓋層棉布,能護住它們?!?/p>
眾人立馬行動:赫淮斯托斯和王大叔的兒子去工具屋搬竹條,用來搭防風障;沙僧和悟空把家里的舊棉布、麻袋都抱來,蓋在苗上;阿佛洛狄忒和女人們則用草繩把棉布固定好,防止被風吹走;孫女兒也跟著忙,把自己的小棉衣脫下來,蓋在最弱的幾株苗上,小聲說:“苗苗別凍著,俺的棉衣暖和?!?/p>
雨又開始下,這次夾著小冰粒。阿瑞斯和沙僧輪流守在田壟旁,阿瑞斯披著薄單衣,卻沒覺得冷——他盯著防風障,生怕棉布被吹開;沙僧則提著油燈,時不時掀開棉布角看看苗的情況,油燈的暖光映在苗葉上,像給苗裹了層暖紗。
第二天一早,風停了,雨也住了。眾人趕緊去田壟查看,掀開棉布,苗果然沒受太大影響——葉片雖然還有點蔫,卻沒折斷,根須也穩(wěn)穩(wěn)扎在土里。孫女兒高興得跳起來,跑去看她的“苗王”:苗王的葉片舒展著,比昨天更綠了些,像是在“謝謝”她的守護。
王大叔也趕過來,看著苗笑著說:“移栽就像闖小關,闖過去就好了——種地和過日子一樣,總有小風小浪,一起扛過去,苗能長壯,日子也能過穩(wěn)?!彼檀蠹医o苗澆“緩苗水”,還帶來了自家熬的草藥水:“這水能讓苗快點緩過來,還能防蟲害。”
澆完緩苗水,眾人坐在田埂旁吃清明粿。阿婆煮了熱乎的歸源籽粥,配著甜滋滋的清明粿,暖得人心頭發(fā)熱。八戒一口一個粿,含糊地說:“這粿比俺在高老莊吃的還甜!明年清明,俺要學做粿,給大家露一手!”悟空拍著他的肩:“先把你栽的苗護好,別讓它們長歪了,再想做粿的事!”
孫女兒和小遠坐在旁邊,分享著同一個清明粿,聊著等苗長壯了要一起捉蝴蝶、一起撿歸源果。小遠說要教孫女兒編草螞蚱,孫女兒說要帶小遠看她的“苗王”,兩人的笑聲混著田壟里的泥香,像首清明的暖歌。
唐僧坐在田埂上,看著眼前的景象,拿起經(jīng)卷,在空白頁上寫下:“清明移栽,非僅挪苗,是順‘時’;冒寒護苗,非僅盡責,是順‘心’。起苗帶土,是悟‘惜根’之善;搭障蓋棉,是悟‘護弱’之慈;鄰里共抗,是悟‘共生’之暖——這便是‘順勢禪’:不在強行改變,在順應時節(jié)、順應心意、順應萬物生長之理,讓苗在順境中長,人在順勢中安,日子在順和中暖?!?/p>
阿瑞斯看著經(jīng)卷上的字,輕聲說:“以前在戰(zhàn)場,總想著‘逆勢而為’,覺得能打贏逆境才是強者;現(xiàn)在才懂,‘順勢而為’比‘逆勢’更難——順勢不是妥協(xié),是懂萬物的‘難’,是護眾生的‘弱’,是和大家一起,順著日子的節(jié)奏,把苗護好,把日子過暖,這才是真的‘強’?!?/p>
午后的陽光透過云層灑下來,照在田壟上,移栽的苗在陽光下慢慢舒展葉片,根須在松軟的土里悄悄扎深;防風障還立在田邊,像守護苗的小衛(wèi)士;標記石在陽光下泛著光,上面的圖案格外清晰——田壟里的一切,都在“順勢”中慢慢生長,透著安穩(wěn)的暖。
眾人開始收拾工具:赫淮斯托斯把竹條捆好,放回工具屋;阿佛洛狄忒把用過的棉布洗干凈,晾在院子里;沙僧把剩下的草藥水收好,留著下次澆苗用;赫爾墨斯則送王大叔和鄉(xiāng)親們回去,布信袋里裝著阿婆給的清明粿,要讓鄰村的人也嘗嘗歸源境的甜。
孫女兒最后一個離開田壟,她又去看了看“苗王”,輕輕碰了碰葉片:“苗王,俺明天再來看你,給你帶歸源果干吃?!泵缛~在風里輕輕晃,像在“答應”她的話。
歸源境的清明,在移栽的順勢里,在護苗的暖里,在鄰里的情里,慢慢走向初夏——沒有驚天動地的事,只有尋常的移栽、互助的守護、真誠的期盼,卻在這些日常里,藏著最真的“禪”,藏著最暖的“歸源”。
回到家,阿婆把剩下的清明粿裝進陶甕,說要留著給赫爾墨斯路上吃;孫女兒則把她的小棉衣洗干凈,晾在窗邊,說下次苗再遇到冷,還能用;阿瑞斯和赫淮斯托斯坐在火塘邊,聊著下次遇到倒春寒要提前準備些厚棉布;唐僧則在經(jīng)卷上補了一行字:“順勢者,非隨波逐流,是懷善念、持耐心、聚眾力,讓每一株苗都能得其所,每一個人都能安其心——此乃歸源之真,禪之魂?!?/p>
夜幕降臨時,雨徹底停了,月光灑在田壟上,移栽的苗在夜里安靜地生長,根須扎得更深,葉片長得更綠。歸源境的燈還亮著,屋里的火塘泛著暖光,清明粿的甜香飄滿了屋子,眾人還在聊著明天要給苗除草、要檢查根須的生長情況,笑聲飄出屋子,和著田壟里的泥香,暖了整個清明夜。
第二天一早,孫女兒第一個跑到田壟,驚喜地發(fā)現(xiàn)苗的葉片又綠了些,有的還長出了新的小葉芽。她歡呼著跑回去喊:“苗苗長新葉啦!阿婆快來看!”眾人跑過來一看,新葉嫩得發(fā)亮,在陽光下泛著微光——原來,在順勢的守護里,生命總能悄悄綻放出最美的樣子。
歸源境的日子,就在這清明的移栽里,在順勢的悟里,在眾人的盼里,慢慢走向夏天——就像移栽的苗,在松軟的土里扎穩(wěn)根,在溫暖的陽光下長壯葉,等著夏天的抽穗、秋天的豐收;就像眾人的心,在日常的陪伴里聚著暖,在順勢的悟里變得安,把日子過得像清明粿那樣,甜滋滋、暖乎乎,歲歲綿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