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十五,烈日高懸,蟬鳴聒噪?;蕦m偏殿內(nèi),諸葛亮一襲長袍,神色凝重,長揖到地:“陛下,如今李自成大軍壓境,蜀漢危在旦夕,懇請楚國施以援手,共抗逆賊?!?/p>
我眉頭緊蹙,目光掃過殿下群臣。李自成勢力如日中天,吞并多路諸侯后,愈發(fā)猖獗。若蜀漢覆滅,楚國也唇亡齒寒。略一思忖,我沉聲道:“諸葛先生放心,聯(lián)蜀抗李乃我楚國既定之策,援兵不日便到?!敝T葛亮長舒一口氣,再拜致謝。
八月初一,金鼓齊鳴,曹操身披重甲,跨上高頭大馬,威風(fēng)凜凜地領(lǐng)軍南下。臨行前,他在大殿立下軍令狀:“陛下,臣定當(dāng)從河南奇襲湖北后方,解蜀漢之危,揚(yáng)楚國之威!”望著他遠(yuǎn)去的背影,我心中既有期待,又隱隱不安。
數(shù)日后,戰(zhàn)報傳來,曹操大軍在河南邊境勢如破竹,直插湖北腹地??蓻]想到,在即將大功告成之時,卻遭到湖北留守李世民的頑強(qiáng)抵抗。雙方在漢水之畔展開激戰(zhàn),一時間,尸橫遍野,血流成河。
就在我為前線戰(zhàn)事焦灼時,朝堂之上卻風(fēng)云突變。袁世凱匆匆入殿,神色慌張,“撲通”一聲跪地:“陛下,大事不好!曹操擁兵自重,意圖謀反!”此言一出,滿朝震驚。
郭開也跟著跳出來,添油加醋道:“陛下,曹操手握重兵,此次出征,遲遲未決勝負(fù),怕是故意拖延,以待時機(jī)。如今他與李世民僵持不下,說不定早已暗中勾結(jié),圖謀不軌!”
我心中一震,曹操是我倚重的大將,手握軍權(quán),若真謀反,后果不堪設(shè)想。但僅憑袁世凱和郭開的一面之詞,我又怎能輕易定他的罪?“可有證據(jù)?”我冷冷問道。
袁世凱連忙呈上一份所謂的“密信”,聲稱是從曹操軍中截獲,信中言辭模棱兩可,卻被袁世凱解讀為曹操與李世民暗通款曲的鐵證。我看著那封信,心中五味雜陳,曹操忠誠與否,實在難以判斷。
此時,呂布站出來,抱拳道:“陛下,曹大將軍忠心耿耿,跟隨您多年,屢立戰(zhàn)功。僅憑這一封來歷不明的信件,就定他謀反,實在草率。依臣之見,應(yīng)先派人查實,不可貿(mào)然行事?!?/p>
朝堂上大臣們分成兩派,爭吵不休。而前線戰(zhàn)事吃緊,曹操生死未卜,楚國的命運,此刻仿佛懸于一線。我深知,自己必須做出一個艱難的抉擇,這個抉擇,將決定楚國的未來,也關(guān)乎天下的局勢 。
在這劍拔弩張、爭論不休的朝堂之上,***一襲長衫,穩(wěn)步邁出,雙手抱拳,向著龍椅上的我行了一禮,朗聲道:“陛下,臣有話說?!?/p>
他這一開口,原本喧鬧的朝堂瞬間安靜下來,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他。***清了清嗓子,目光銳利地掃過眾人,緩緩說道:“諸位大人,此刻僅憑一封來路不明的書信,便斷定曹大將軍謀反,實在過于倉促。曹將軍多年來南征北戰(zhàn),為我楚國出生入死,他的忠心日月可鑒。如今前線戰(zhàn)事正酣,他正與李世民浴血奮戰(zhàn),若此時我們貿(mào)然定罪,無疑是自毀長城。”
袁世凱臉色一沉,上前一步質(zhì)問道:“蔣侍郎,你莫不是與曹操勾結(jié),故意在此為他開脫?這書信鐵證如山,你卻視而不見,到底是何居心?”
***神色不變,冷靜回應(yīng):“袁尚書,空口無憑,怎能隨意污蔑于我?我所言皆是以楚國大局為重。當(dāng)下李自成虎視眈眈,蜀漢岌岌可危,曹將軍的軍隊是我們制衡李自成的關(guān)鍵力量。若因猜忌而折損大將,楚國危矣。我們應(yīng)先派可靠之人前往前線,查明真相,而不是在這里相互指責(zé)?!?/p>
郭開在一旁冷笑道:“哼,說得倒是冠冕堂皇。若不盡快處置曹操,等他謀反坐實,我們都將死無葬身之地?!?/p>
***看向郭開,目光中帶著一絲不屑:“郭尚書,如此輕易地給一位大將定罪,難道不是陷楚國于不義?我們身為臣子,當(dāng)為陛下分憂,為楚國社稷著想,而不是僅憑臆想就斷送一員猛將?!?/p>
我坐在龍椅之上,靜靜地聽著他們的爭論,心中暗自思索。***所言確實有理,曹操手握重兵,在軍中威望極高,若真的冤枉了他,后果不堪設(shè)想。但袁世凱和郭開的話,也并非毫無道理,曹操擁兵在外,萬一真有不軌之心,楚國必將陷入萬劫不復(fù)之地。
沉思良久,我終于開口:“諸位卿家暫且退下,此事容朕再細(xì)細(xì)思量。”眾人退下后,我獨自一人在大殿內(nèi)踱步,心中的壓力如大山般沉重。這天下局勢本就復(fù)雜,如今朝堂又起紛爭,楚國的未來,究竟該何去何從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