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良將案上竹簡嘩啦展開,露出一幅塞北輿圖,以朱砂筆重重圈出雁門關(guān)與河套地區(qū):"諸君皆知,匈奴覬覦中原久矣,若只許其牧場,不過解一時之困。臣有連環(huán)三策,可使燕、代、遼東入彀,更將匈奴逐出燕山!"
"第一,如韓將軍所言,借匈奴之勢。代軍不過五萬,屆時我軍以'協(xié)防'之名入代,便可兵不血刃掌控雁門天險。"
呂雉恍然,"如此一來,代地成了鉗制遼東的虎口!"
張良頷首,又指向燕:"第二步,驅(qū)虎吞狼,暗中指使匈奴左賢王劫掠遼東邊境,卻將消息泄露給燕王,言'遼東欲借匈奴之力吞并燕國'。燕與遼東素來不合,又知道定然無法與匈奴合遼東的聯(lián)軍抗衡,必主動獻圖納質(zhì),懇請漢軍進駐薊城。"
韓信此時目光灼灼,語氣也激動:"如此燕、代盡入掌中,但匈奴..."
張良忽然展開一卷素帛,其上繪著匈奴部落分布與水草豐茂之地:"第三,便是收網(wǎng)。待我軍控制燕、遼、東,立即在河套地區(qū)修筑九原要塞,截斷匈奴南下通道。同時派使者持盟約北上,告知單于:'漢愿以河套以西千里草場換陰山以南故地城'。"
呂雉有些猶豫,“可,陰山南不過幾城,如何能取信于匈奴?”
匈奴人也不是傻子,不劃算的買賣他也不能成啊!太劃算的買賣也會有詐啊!
蕭何倒是開口為呂雉解惑,“主公,陰山天險,若是十年前,匈奴不一定會同意,然此時,匈奴內(nèi)斗方停,糧食對他們來說比地盤可重要多了?!?/p>
“所以,若以牧場及河套為餌,不愁匈奴不動心?!?/p>
韓信也贊同,指尖劃過地圖上的黃河九曲:"河套之地雖水草肥美,卻無險可守,單于必覺有利可圖。待其部族西遷,我軍即刻發(fā)燕、代、遼東之兵,三面合圍陰山!匈奴若戰(zhàn),則后路被截;若退,則新占草場不穩(wěn)?!?/p>
“屆時,主公只需坐鎮(zhèn)長安,一紙詔令,便可將匈奴逐出!"
張良最后向呂雉一拜,顯得頗為恭敬。
呂雉眼中寒芒盡化作贊許:"子房此計,既吞遼東,又收燕代,更斷匈奴短期內(nèi)的覬覦之心!傳令下去,著灌嬰即刻籌備修筑九原要塞,酈食其備下金帛,明日便出使匈奴!"
帳外寒風依舊呼嘯,卻掩不住漢軍將領(lǐng)們籌劃大業(yè)的激昂之聲。
呂雉起身推開帳簾,望著天邊翻滾的烏云,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笑意:"這一次,定要讓天下知道,漢家的疆域,寸土必爭!"
白登之圍什么的,她實在不想回想。
即便此次無法徹底擊潰匈奴,但只要給她繼續(xù)積蓄力量的時間,有朝一日,他定然能將匈奴逐出漠南。
還有越地,此戰(zhàn)對它也是極好的威懾。
————
今天這兩章比較費腦子我會在后面給大家解釋一下吧,如果實在看不下去,就跳了。
無考究,我真的花了好多時間想,但畢竟是我一個人的智慧要便顯出四個人的智慧,肯定是有不足的,若寫的不好別罵我,作者真的感覺自己今天要長個新腦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