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宮檐角銅鈴輕響,盛寧公主降生的那夜,長(zhǎng)安城牡丹提前半月盛開。
欽天監(jiān)在紫微垣下跪了整整三炷香,才敢稟報(bào)那句“紫微星入命,主祥瑞”。
襁褓中的嬰孩攥著祖母留下的玉璧,璧上陰刻“千”字若隱若現(xiàn),像一道跨越千年的讖語(yǔ)。
十二歲那年,她在殿前以《周易》卦象諫言賑災(zāi),指尖拂過卦盤時(shí),玉璧突然泛起幽光。
十四歲代父巡視江南,漕船行至月夜,玉璧竟滴落露水,在船舷凝成“烊”字。她總夢(mèng)見敦煌石窟的飛天衣袂飄搖,手中古琴弦上結(jié)滿霜花——那琴,與千璽指尖的旋律何其相似。
太子遇刺那日,她闖入藏書閣尋找《推背圖》,玉璧吸盡月光,地板浮現(xiàn)太極兩儀。
漩渦中她聽見少年在虛空呼喊:“寧,莫怕?!痹俦犙蹠r(shí),車流如銀河傾瀉,少年立在霓虹深處,眉間朱砂痣與玉璧裂痕完美重合。
她望著手機(jī)屏幕上跳動(dòng)的“2019”,指尖撫過玉璧裂痕,聽見歷史在耳邊轟鳴:安史之亂烽火、敦煌藏經(jīng)洞封閉、紫禁城鐘鼓樓落成......
原來這面鏡子,照見的不僅是未來,更是文明長(zhǎng)河中所有破碎的月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