錦書合上手中的賬本,輕抿一口茶,目光落在窗外出神。這些日子和陸青陽細細聊過家中情況,她心里總算有了底。雖說陸家比她預(yù)想的要好些,但也實在算不上富裕。
那日陸青陽說起這座三進院落的由來時,語氣里還帶著幾分得意。兩年前他在山里獵到兩株野山參,這才換來了這處宅子。至于田產(chǎn),也就老家莊子里那十畝薄田,租給別人種著,一年收個十兩銀子意思意思。所謂的雜貨鋪更是不值一提,不過占了十五的干股罷了,一年的收益也不超過二十兩。
"娘子,這事兒你莫要太操心。"陸青陽寬厚的聲音從身后傳來,"咱們的日子還能過得去。"
錦書轉(zhuǎn)過身,看著眼前這個憨厚的男人,心里忽然有了主意。既然賈母賜的嫁妝里有間鋪子,何不把它盤起來?那店鋪就在隔壁街上,地段不錯,后院還有住處,原是個小飯館,桌椅齊全,開個食肆再合適不過。
南城區(qū)的生意好做,這里住著雖大都是平民百姓,然也都是些殷實人家,畢竟真正的貧民在京城很難生存下去的,多在郊區(qū)求生存。經(jīng)過幾日走訪,錦書看中了火鍋這一行當——既省事又討喜。與陸青陽一合計,他立時張羅起來。沒幾日工夫,不但找來了鐵匠打制特制的分格鼎與鐵鍋,連食材供應(yīng)都安排得妥妥當當。
錦書帶著府里的丫鬟婆子們在后廚忙活,調(diào)制各種底料?;ń?、八角、桂皮的香氣飄散在院子里,惹得鄰里都探頭張望。
"真香??!"路過的街坊忍不住贊嘆。
更讓錦書驚喜的是,陸青陽不僅把鋪子的事料理得順順當當,還幫忙把她的嫁妝房和田地都租了出去。八月初,火鍋店紅紅火火地開張了。雖說天氣還熱,但每天都有盈余進賬,想來過一兩個月,天氣轉(zhuǎn)涼生意肯定會更加火爆。
陸青陽從不拘束錦書,反倒常常陪著她出門散心。有時候錦書自己都覺得,雖然夫家境況不好,社會地位不高,可這位夫君卻著實讓她滿意。他從不在意她是丫鬟出身,反而以能娶到國公府的大丫鬟為榮。
陸家的親戚也是通情達理的。大伯一家子勤勉老實,尤其是李大嫂,整日忙里忙外;兩位堂弟媳方氏和劉氏性子溫和,待人真誠;小叔家的孩子們雖略顯怯懦,但都好相處。
"錦書姐姐,這些蘸料調(diào)得可真香!"鄰家小妹陸小溪湊過來說道,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滿是羨慕。
錦書笑著摸了摸她的頭,心想這樣的日子倒也自在愜意。
自從出嫁后,錦書也曾回了榮國府兩回,一次是三朝回門,畢竟她從榮國府出嫁,也無其他娘家可回,還有一次是送中秋節(jié)禮。兩次前往榮國府,錦書都是帶些親手自制的新穎點心和小玩意兒上門的。每次回禮都很豐厚,整得像是上門打秋風似的,錦書也就不大好意思上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