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看,問題在這里。"他指著定格畫面,"右手將的常規(guī)線路在這兒,但左手將的擊球會自然偏向這個角度。"他在空中畫了條弧線,"所以姣珠你預判時要比平時多轉15度。"
王楚欽恍然大悟:"難怪我老覺得球往奇怪的方向飛!"
晚飯后,訓練館只剩下木姣珠一個人。她對著發(fā)球機反復練習背身接球,后背已經(jīng)貼滿了馬龍給的藥膏貼。
"還不休息?"
木姣珠回頭,看見馬龍拎著兩瓶運動飲料站在門口。
"再練會兒,"她擦了擦汗,"后天就要隊內賽了。"
馬龍沒說話,只是走到球臺對面,拿起球拍示意她繼續(xù)。
接下來的半小時里,馬龍用各種角度給姣珠喂球。每當她轉身接球時,就會聽見馬龍的聲音:"再偏左一點""手肘抬高""注意我手腕的角度"...
神奇的是,她再也沒被球打到后背。
隊內賽當天,木姣珠和王楚欽的配合判若兩人。
當王楚欽一記漂亮的擦網(wǎng)球飛來時,木姣珠幾乎是本能地側身,在不可能的角度將球救起,回擊得分!
"漂亮!"劉國梁在場邊鼓掌,"這才像話!"
比賽結束,兩人擊掌慶祝。王楚欽突然壓低聲音:"姣珠,你后背...還好吧?"
木姣珠笑著從口袋里掏出那管所剩無幾的藥膏:"多虧龍隊的''混雙生存指南''。"
看臺上,馬龍看著他們,不自覺地摸了摸自己左臂的舊傷疤。許昕不知何時坐到了他旁邊:"怎么,想起咱倆當年的事了?"
"嗯,"馬龍輕聲道,"當年要有這藥膏,咱倆能少受多少罪。"
許昕大笑,拍了拍老搭檔的肩膀:"得了吧,要不是那些淤青,你能發(fā)明出那招''背后長眼''接球法?"
場下,木姣珠正把藥膏傳給下一組混雙訓練的隊員,特別叮囑:"左手將專用,記得涂厚點。"
陽光透過訓練館的窗戶灑進來,照在那管被擠得變形的藥膏上,也照在幾代乒乓球運動員留下的、看不見的傷痕上。那些藏在比賽服下面的淤青,最終都化作了賽場上閃耀的光芒。
周末的體育館人聲鼎沸,國乒隊受邀參加一場業(yè)余選手友誼賽。場館內掛滿了橫幅,球迷們興奮地舉著手機,等待和偶像近距離接觸的機會。
木姣珠穿著寬松的運動服,和王楚欽、孫穎莎等人站在球臺旁,笑著和周圍的觀眾打招呼。為了增加趣味性,他們約定收斂實力,確保比賽打得有來有回,讓業(yè)余選手也能享受對抗的樂趣。
"姣珠!能和我打一局嗎?"一個戴眼鏡的女生怯生生地舉手。
"當然可以!"木姣珠笑著拿起球拍,輕松地和她對打起來。她刻意放慢了球速,偶爾還故意漏球,讓對方有機會得分。女生興奮得臉頰通紅,周圍觀眾也紛紛鼓掌。
比賽進行得很順利,直到一個身材高大的男人擠到了最前排。
"喂,世界冠軍,敢不敢和我打一場?"男人語氣輕佻,眼神里帶著不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