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電影是關于情感的,"諾蘭對他的核心團隊說,"我們不需要最炫的特效,我們需要能觸動人心的真實。"
這句話很快通過共同的工作人員傳到了卡梅隆耳中。
"真實?"卡梅隆在午餐時對自己的助理嗤之以鼻,"告訴諾蘭,在電影院里,'真實'就是讓觀眾忘記他們在看一部電影。而這正是特效的魔力所在。"
兩位導演的劇本風格也截然不同。卡梅隆的《奇點》講述一個人工智能覺醒并試圖理解人類情感的故事,充滿了宏大的場面和驚心動魄的動作序列。諾蘭的《永恒算法》則關注一個科學家試圖通過技術捕捉和重現(xiàn)記憶的嘗試,結構復雜,充滿哲學思考。
隨著拍攝的深入,兩個劇組之間的緊張氣氛與日俱增。媒體的關注更是火上澆油,幾乎每天都有記者蹲守在攝影棚外,希望捕捉到兩位導演的互動或沖突。
《好萊塢報道者》刊登了一篇題為《巨人之戰(zhàn):兩種電影美學的終極對決》的文章,將兩人的風格和理念進行了詳細對比。文章引用了業(yè)內人士的話:"這不僅是兩部電影的競爭,更是兩種電影哲學的決斗。"
這篇報道被貼在了兩個劇組的公告板上,無形中加劇了競爭氛圍。
拍攝的第三個月,事情開始變得復雜。由于共享部分技術資源,兩個劇組不得不協(xié)調檔期,這導致了一些摩擦。
一天下午,卡梅隆預定使用的高速攝影機被諾蘭的團隊延遲歸還。
"告訴諾蘭,準時是專業(yè)的基本要求。"卡梅隆對聯(lián)絡人說,毫不掩飾自己的不滿。"如果他需要更多時間,應該提前安排,而不是影響別人的計劃。"
諾蘭得知后,親自來到卡梅隆的工作區(qū)致歉。
"詹姆斯,對不起影響了你的拍攝。"諾蘭的語氣平靜,"我們在嘗試一個特殊的光影效果,需要反復調試。"
卡梅隆揮揮手。"沒關系,創(chuàng)作需要時間,我理解。"他停頓了一下,忽然問道,"你的進度如何?聽說你還在堅持用實拍而不是CG?"
"是的,我相信實體場景能給演員和觀眾帶來更真實的感受。"諾蘭簡短地回答。
卡梅隆笑了笑。"有趣的選擇。不過在今天的市場,觀眾期待的是突破想象力邊界的奇觀。畢竟,如果只是為了真實,何必不直接拍紀錄片呢?"
諾蘭微微皺眉,但保持著禮貌的微笑。"每位導演都有自己的語言。我尊重你的選擇,也希望你能理解我的。"
當諾蘭離開后,卡梅隆對助理說:"他太固執(zhí)了。電影是在不斷進化的藝術形式,不適應就會被淘汰。"
這段對話很快通過工作人員傳開,兩個劇組之間的氛圍更加緊張。工作人員開始不自覺地分成兩派,討論哪種拍攝方式更好,哪位導演的理念更具前瞻性。
與此同時,媒體的報道也越來越多?!毒C藝》雜志發(fā)表了一篇文章,引用匿名內部消息稱兩位導演"私下關系緊張",還聲稱卡梅隆認為諾蘭"過于學院派",而諾蘭則覺得卡梅隆"缺乏深度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