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剛畢業(yè)時遇到了馮路,他在我實習(xí)的設(shè)計公司做主編。
辦公室里都說他單身,卻沒人敢靠近,畢竟他長得好看,偏冷,不茍言笑。
大家都叫他馮路,只有我叫他小路。
那年的平安夜,加班到凌晨一點,他走過來,看著我的電腦,突然問:"喜歡什么顏色?"
我疑惑地抬頭,他背著光,看不清表情。
"粉色吧。"我隨口一答。
他"嗯"了聲,然后回了辦公室。
半小時后,他拿著兩杯奶茶回來,遞給我粉色的那杯,說:"走,送你回家。"
路上飄起雪花,他把我送到宿舍樓下,臨別時塞給我一張便簽:"圣誕節(jié)到了,你的禮物。"
便簽上是一串網(wǎng)址鏈接。
回宿舍后,我點開鏈接,是一個網(wǎng)站的會員賬號,里面全是設(shè)計素材資源。
那是我們的開始,不浪漫,卻很實用。
如今一年過去,我早已離開那家公司,和馮路確定了關(guān)系。
我們分別在不同的工作室,但每周末都會見面。今天是元宵節(jié),我們約好了一起吃晚飯。
可我在餐廳等了一個小時,他的電話始終無人接聽,微信也沒回。
就在我準(zhǔn)備離開時,一條微信跳了出來。
發(fā)信人是周雨,她曾是馮路工作室的實習(xí)生,我見過幾次。
微信里只有一張照片:馮路坐在燈光昏暗的咖啡廳里,對面是個女孩,兩人相談甚歡。
照片上方寫著:「男朋友和別人過節(jié)去了?」
我盯著那張照片,心里發(fā)冷。女孩穿著黑色高領(lǐng)毛衣,側(cè)臉精致。
馮路對著那個女孩笑得很溫柔,那是我熟悉的、只對著我的表情。
我給馮路打了電話,響了很久才接通。
"喂。"他的聲音有些嘈雜,像是在外面。
"你在哪?"我努力控制著語氣。
"在忙,晚點聯(lián)系。"他簡短地回答,似乎急著掛斷。
"馮路,今天是元宵節(jié),我在餐廳等你一個小時了。"我說,聲音已經(jīng)開始發(fā)抖。
"有點事耽擱了,你先回去吧,我等下給你打電話。"
沒等我回答,他已經(jīng)掛斷了。
我坐在餐廳里,身邊都是成雙成對的人,只有我一個人,眼淚在眼眶里打轉(zhuǎn)。
我想起了這一年來的點點滴滴。
馮路不是會說甜言蜜語的人,但他總會在我加班時送來一杯咖啡;會在我生病時,默默地買好藥放在床頭;會記得我喜歡的每一種顏色和口味。
可這些溫柔,是不是也給了別人?
手機又亮了起來,周雨發(fā)來一條視頻。
視頻里,馮路從咖啡廳出來,那個女孩跟在他身后,兩人上了同一輛車。
"他們?nèi)ゾ频炅恕?周雨的消息緊跟著發(fā)了過來。
我把手機扔在桌上,一把抓起包沖出了餐廳。
夜色中的街道人來人往,喜慶的燈籠掛滿了路燈,紅彤彤的,刺痛我的眼睛。
我打了車回家,關(guān)上門,癱坐在沙發(fā)上,腦海里全是馮路和那個女孩的畫面。
電話響了,是我的閨蜜蘇木。
"小茹,在干嘛?"她的聲音一如既往地歡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