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離開
小薰“去世”后的第三天,公生沒有去參加她的葬禮。
他收拾了簡單的行李——幾件衣服、一本樂譜、一臺隨身聽,以及小薰留給他的那封信。信紙已經(jīng)被他反復(fù)展開又折起,邊緣微微泛白,像是被淚水浸泡過又風(fēng)干的痕跡。
他沒有告訴任何人自己要去哪里,甚至沒有和渡、椿他們道別。
——他害怕看到他們悲傷的眼神。
——更害怕自己會崩潰。
車站的廣播里,列車進站的提示音機械地重復(fù)著。公生站在月臺上,手里攥著那張單程票,目的地是北方的一座陌生城市。
“下一站,仙臺?!?/p>
他踏上列車,將小薰的信輕輕貼在胸口。
——這一次,他要替她去看更遠的世界。
2. 流浪的鋼琴
最初的半年,公生輾轉(zhuǎn)于各個城市的音樂廳和街頭。
他會在清晨的公園里彈奏《小星星變奏曲》,路過的老人會駐足微笑;也會在深夜的酒吧里彈奏爵士樂,醉醺醺的客人往鋼琴上扔硬幣。
沒有人知道他是誰,也沒有人問他為什么總是獨自一人。
偶爾,會有好奇的孩子問他:“大哥哥,你彈得真好聽,是鋼琴家嗎?”
公生會搖搖頭,輕聲回答:“不是,我只是……在練習(xí)。”
——練習(xí)如何在沒有她的世界里,繼續(xù)彈琴。
某個雨夜,他在一家24小時營業(yè)的便利店門口躲雨。玻璃窗上倒映出他模糊的影子——頭發(fā)長了,臉色蒼白,眼神空洞得像一潭死水。
他忽然想起小薰曾經(jīng)說過的話:
“公生,你的琴聲里,有光。”
可現(xiàn)在,他的琴聲里只剩下灰燼。
他掏出小薰的信,又一次展開。信上的字跡已經(jīng)深深烙進他的腦海,可他還是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讀,仿佛這樣就能聽到她的聲音。
雨水打在信紙上,暈開一片模糊的墨跡。
他慌忙將信紙護在懷里,可還是晚了。
——就像他沒能護住她一樣。
3. 夜與琴聲
第二年,公生開始頻繁地做同一個夢。
夢里,小薰站在舞臺上,穿著那件白色的連衣裙,小提琴架在肩上,琴弓輕輕一拉——
是《愛的憂傷》。
他拼命想追上她,可無論他怎么跑,舞臺始終離他越來越遠。最后,小薰回過頭,對他笑了笑,嘴唇動了動,像是在說:
“公生,彈下去。”
然后,夢就醒了。
醒來時,枕邊總是濕的。
他開始在深夜的琴房里練習(xí),彈奏那些他們曾經(jīng)一起演奏過的曲子?!缎⌒切恰贰稅鄣亩Y贊》《克羅地亞狂想曲》……
琴聲在空蕩蕩的走廊里回蕩,像是某種無言的悼念。
有一次,琴房的管理員聽到他的琴聲,推門進來,輕聲問:“年輕人,你彈得這么好,為什么不去參加比賽?”
公生停下手指,搖了搖頭。
“我在等一個人?!?/p>
“等誰?”
“一個……再也回不來的人?!?/p>
管理員嘆了口氣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可她一定希望你能繼續(xù)彈下去,對吧?”
公生沒有回答。
但那天之后,他開始報名參加一些小型的鋼琴比賽。
——不是為了贏,只是為了證明自己還在前進。
4. 大學(xué)的錄取通知書
第三年春天,公生收到了一所音樂大學(xué)的錄取通知書。
他站在郵局門口,盯著信封上的?;湛戳撕芫?,忽然想起小薰曾經(jīng)說過:
“公生,你以后一定會成為很厲害的鋼琴家!”
他扯了扯嘴角,想笑,卻發(fā)現(xiàn)自己連一個簡單的表情都做不出來。
入學(xué)那天,校園里到處都是新生和家長的笑臉。公生獨自拖著行李箱,穿過喧鬧的人群,找到自己的宿舍。
室友是個熱情的大提琴手,一見面就喋喋不休地介紹自己:“我叫佐藤,以后請多指教!對了,你彈鋼琴的吧?要不要加入我們的室內(nèi)樂團?”
公生搖了搖頭:“抱歉,我習(xí)慣一個人。”
佐藤撓了撓頭:“好吧……不過你看起來挺厲害的,有機會一起合作??!”
公生沒有回答。
——他的琴聲,早已習(xí)慣了沒有小提琴的伴奏。
5. 第四年的秋天
大學(xué)的第二年,公生已經(jīng)成了學(xué)校里小有名氣的鋼琴手。
他的演奏技巧無可挑剔,但總有人說,他的琴聲里缺少了什么。
“有馬君的演奏很完美,但總覺得……太冷了?!?/p>
“像是沒有靈魂的機器?!?/p>
公生聽到這些評價時,只是淡淡地笑了笑。
——他的靈魂,早就隨著某個人的離開而沉寂了。
某個傍晚,他獨自在琴房練習(xí),彈奏的是肖邦的《雨滴前奏曲》。窗外下著細雨,琴聲和雨聲交織在一起,像是某種無言的傾訴。
彈到一半,他突然停了下來。
——他好像聽到了小提琴的聲音。
幻覺嗎?
他搖了搖頭,繼續(xù)彈奏??赡侨粲腥魺o的琴聲卻越來越清晰,像是從走廊盡頭飄來的。
公生站起身,推開琴房的門,循著聲音走去。
走廊盡頭的音樂室里,門虛掩著。
他輕輕推開門——
金色的長發(fā),白色的裙角,熟悉的背影。
琴弓在弦上輕輕一拉——
是《愛的憂傷》。
公生的心臟猛地收緊,呼吸幾乎停滯。
——是她嗎?
——還是又一個夢?
(番外·完)
作者薰的“死亡”沒有擊垮公生,反而賦予他一種殉道者般的使命感。他帶著她的信遠行,不是逃避悲傷,而是以她的意志為燃料,逼迫自己前進。這種近乎自虐的堅持,恰恰證明了他骨子里的倔強——“如果這是你的愿望,我會替你完成”。
作者今天的工作真的到此為止了,我們太累了
作者這個賬號的背后是兩個苦逼高中生,至于我們是什么關(guān)系?你們可以猜猜看
作者此外,雖然我們已經(jīng)完完整整地看過兩遍《四謊》了,但還是不敢保證所有有關(guān)原作的細節(jié)都能正確,誠心希望各位讀者朋友可以幫助我們指出錯誤,謝謝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