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明想起了自己的同事小李,為了追求公司的一個女生,幾乎成了她的私人助理,結果對方只把他當成了好人卡收藏品。
"第三種最常見,我稱之為'混合型銷售'。一開始像簡歷型,不斷展示自己的優(yōu)點;遇到抵抗后,立刻轉為乞丐型,開始各種妥協(xié)和遷就。這種方式既沒有建立真正的吸引力,又喪失了自己的價值感。"
陳明突然意識到,自己不就是這種混合型嗎?先是展示條件,如果對方有好感,立刻開始迎合對方的一切需求。
"那正確的方式是什么?"陳明問道。
"我稱之為'體驗式吸引'。想想看,你會怎么購買一部高端手機?"
"當然是去店里試用,看看使用體驗。"
"沒錯!真正高價值的產(chǎn)品,從不需要銷售員喋喋不休地講參數(shù),而是讓你親自體驗。同樣,在人際關系中,與其告訴對方你有多好,不如讓對方在與你相處的過程中真實感受到。"
陳明似乎明白了什么:"所以我應該..."
"體驗式吸引有兩個核心支柱:一是讓對方感受到與你在一起的舒適度和愉悅感,二是通過實際行動展現(xiàn)你的價值,而非口頭宣傳。"
"具體怎么操作?"陳明追問。
"首先,關注對方的需求和感受,而不是一味地推銷自己。在相親時,多問對方的想法,認真傾聽,展現(xiàn)真誠的興趣。其次,不要急于表白或確定關系,而是創(chuàng)造優(yōu)質的互動體驗。"
王哲繼續(xù)解釋:"就像蘋果手機一樣,從不急于讓你下單,而是讓你先體驗產(chǎn)品的質感、流暢度和設計美感。同理,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幽默感、責任感、生活品味和處事方式,遠比告訴對方這些更有效。"
陳明若有所思:"所以我應該創(chuàng)造一種'免費試用'的機會?"
"可以這么理解。但記住,這不是刻意表演,而是真實自我的自然流露。比如,與其告訴對方你很幽默,不如在聊天中展現(xiàn)你的幽默感;與其說你很負責任,不如在行動中體現(xiàn)你的責任感。"
王哲的話讓陳明開始反思自己以往的相親經(jīng)歷:"我好像確實太急于推銷自己的'參數(shù)'了,卻很少讓對方感受到與我相處的真實體驗。"
"還有一點很重要,就是關系的分層推進。"王哲說,"就像產(chǎn)品有試用期、入門版、專業(yè)版一樣,人際關系也有不同的層次,需要逐步推進。"
"具體有哪些層次?"
"我總結了七個層次:第一層是基本信任,雙方認為對方是正常、安全的人;第二層是互相了解,開始交換基本信息;第三層是建立連接,找到共同點和默契;第四層是情感共鳴,能分享彼此的情感和看法;第五層是親密合作,可以一起規(guī)劃和行動;第六層是相互依賴,成為對方生活中重要的人;第七層是深度融合,建立長期且穩(wěn)固的關系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