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5 年 8 月 9 日,長崎上空降下了第二顆原子彈。這是繼三天前廣島被毀滅后,美國對日本投下的又一枚核武器。世界屏息以待,期盼著這枚名為"胖子"的炸彈能夠終結這場持續(xù)近六年的全球噩夢。
然而,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,第二天召開的日本最高戰(zhàn)爭指導會議上,軍方的強硬派依然占據(jù)上風。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堅持"本土決戰(zhàn)"的方針,他們認為接受《波茨坦公告》無條件投降的條款是對天皇的褻瀆,是對日本精神的背叛。
在皇宮地下室的密會上,首相鈴木貫太郎面色凝重,眼角的皺紋里仿佛刻滿了整個民族的疲憊。他知道繼續(xù)戰(zhàn)爭意味著什么,但在軍部的壓力下,他無力扭轉(zhuǎn)局勢。
就這樣,歷史的齒輪向著一個不曾有人預料的方向轉(zhuǎn)動了。
(一)沉默的終戰(zhàn)詔書
1945年8月14日,東京皇宮。
炎熱的夏季,即便是宮殿內(nèi)部也彌漫著一種悶熱的氛圍。木門被輕輕推開,內(nèi)大臣木戶幸一步履沉重地走進了天皇的書房。
"陛下,"木戶俯身行禮,"廣播稿已經(jīng)準備好了,只待陛下最后批準。"
裕仁天皇站在窗前,背對著木戶。窗外的皇宮花園依然保持著它的典雅和秩序,與外界遭受轟炸的混亂形成鮮明對比。這是一個錯覺般的平靜世界。
"木戶卿,"天皇的聲音很輕,幾乎像是在自言自語,"如果我們繼續(xù)這場戰(zhàn)爭,會有多少日本人死去?"
木戶垂下眼簾:"陛下,據(jù)參謀本部評估,如果美軍登陸本土,我方可能會有數(shù)百萬軍民傷亡。"
天皇轉(zhuǎn)過身來,他瘦削的臉龐上看不出任何情緒:"而如果我們投降,日本的未來將會怎樣?"
"美國人很可能會廢除皇室,陛下。軍部擔心您會被當作戰(zhàn)犯審判。"
一陣長久的沉默。
幾個小時后,令人震驚的消息傳遍了日本高層:天皇陛下已經(jīng)錄制了向全國廣播的終戰(zhàn)詔書,但在即將播出前,一小隊陸軍軍官闖入了宮內(nèi)府廣播室,搶走了錄音帶。
木戶幸一在當晚緊急召集內(nèi)閣成員時,臉色鐵青:"叛軍已經(jīng)控制了廣播設施,他們聲稱是為了保護天皇而行動。我們必須立即奪回控制權,否則..."
他沒有說,但所有人都明白:這是一場為拯救日本免于徹底毀滅的最后爭奪。
(二)絕望的守護者
東京郊外,原陸軍士官學校。
阿南惟幾看著面前跪坐的年輕軍官們,他們都是當年最優(yōu)秀的學生,如今已成為陸軍的中堅力量。這些人的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。
"諸君,"阿南沉聲道,"今日我們面臨的是日本建國以來最大的國難。美國人妄圖讓天皇陛下成為他們的傀儡,徹底摧毀我們的國體。如果我們屈服,不僅百年來的奮斗付諸東流,連我們的祖先也會蒙羞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