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冬的寒潮席卷城市,創(chuàng)業(yè)園區(qū)的玻璃幕墻在狂風中震顫。向心冉蜷縮在辦公室角落,盯著電腦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差評。"星光教育"推出的全新音樂課程遭到全網抵制,營銷號斷章取義的視頻將課程批得一文不值,#向心冉江郎才盡#的話題牢牢占據熱搜榜首。
珍珠發(fā)圈松松地掛在她腕間,往日的光澤被淚痕浸得黯淡。她想起發(fā)布會那天的盛況,自己站在聚光燈下侃侃而談,承諾要為孩子們打造最優(yōu)質的音樂啟蒙課程。如今那些豪言壯語,都化作刺向自己的利刃。
"別聽那些人亂說!"劉泰旭踹開辦公室的門,籃球服上還沾著訓練的汗水。他將熱可可塞進向心冉手里,"我們重新錄制課程,我去找最好的團隊..."
"沒用的。"向心冉的聲音像破碎的琴弦,"他們說我只會彈《卡農》,說我的教學方法過時..."她的眼淚砸在鍵盤上,"或許他們說得對,我根本不適合做教育。"
深夜的琴房,月光透過百葉窗灑在黑白琴鍵上。向心冉機械地重復著《卡農》的旋律,卻總在高潮處錯音。突然,身后傳來熟悉的掌聲——南念安抱著筆記本電腦,楊洪安拎著夜宵,站在門口。
"還記得在高原時,卓瑪學不會和弦急哭的樣子嗎?"南念安調出支教時的視頻,畫面里向心冉蹲在土操場上,用樹枝在沙地上畫五線譜,珍珠發(fā)圈沾著泥土,"那時的你,眼里有光。"
楊洪安將熱騰騰的牦牛肉餅放在琴凳上:"我們分析了課程數(shù)據,83%的差評來自同一IP段。"他推了推眼鏡,"有人故意抹黑。"但向心冉只是搖頭,手指撫過琴鍵上的劃痕:"就算有抹黑,我也確實被困住了。"
接下來的日子,向心冉像只受傷的蝶。她推掉所有工作,把自己鎖在琴房,反復嘗試新的曲目,卻始終找不到靈感。劉泰旭默默在她門口放著熱飯,看見她日漸消瘦的身影,急得在辦公室摔籃球。
直到某天清晨,向心冉收到個包裹。拆開后是本破舊的樂譜,扉頁上歪歪扭扭寫著:"給最會發(fā)光的老師"。那是卓瑪?shù)淖舟E,樂譜里夾著孩子們的畫作——他們用蠟筆描繪著向心冉彈琴的模樣,每個人都戴著珍珠發(fā)圈。
"老師,我們想唱你教的歌!"視頻通話里,卓瑪舉著自制的話筒,身后是一群歡呼的孩子。向心冉望著他們純真的笑臉,突然想起創(chuàng)業(yè)初心:不是為了得到外界認可,而是為了點亮孩子們的音樂夢想。
她摘下腕間的珍珠發(fā)圈,重新系在頭上。走進錄音棚時,向心冉摒棄了華麗的編曲,用最質樸的方式錄制課程。她帶著吉他回到高原,在雪山下、草甸上,和孩子們一起創(chuàng)作歌曲。劉泰旭扛著攝像機全程跟拍,鏡頭里的向心冉,笑容比任何時候都燦爛。
新的音樂課程上線那天,向心冉緊張地刷新著評論區(qū)。第一條熱評是卓瑪?shù)牧粞裕?這是我聽過最好聽的課!"緊接著,無數(shù)真實用戶分享著自己的感動,那些惡意差評很快被淹沒在如潮的好評中。
慶功宴上,向心冉站在舞臺中央,珍珠發(fā)圈在燈光下閃閃發(fā)亮。她彈奏的不再是一成不變的《卡農》,而是一首全新的原創(chuàng)曲目《破繭》。音符如清泉流淌,訴說著蛻變的勇氣與重生的喜悅。
散場后,劉泰旭將她擁入懷中:"你知道最迷人的是什么嗎?"他的下巴抵著她的發(fā)頂,"不是你彈得多好,而是你永遠有重新開始的勇氣。"向心冉抬頭,看見夜空中綻放的煙花,突然明白:人生就像破繭成蝶,疼痛過后,終將迎來屬于自己的光芒。
而這一次,她不再害怕跌倒。因為她知道,無論何時,總有三個人站在身后,陪她一起跨越風雨,迎接彩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