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如蕓再把這些銀子用完后,靠著自己縫制一些手絹再拿去賣過話,食不果腹,她經(jīng)常把自己的那份留給兒子吃,兒子想要讀書,她也全方面的支持。
可是讀書所要承擔的費用太大了,她沒那么多錢,就在這時,一個殺豬匠找上了她,表明自己愿意娶她,同時也接納她的兒子。
因為這個因為這個殺豬匠是個俗人,沒人愿意把女兒嫁給他,導致他現(xiàn)在都近40歲了,也沒有結(jié)親,溫如蕓為了兒子,毫不猶豫的同意了。
三天后立馬帶著年僅4歲的兒子住進了殺豬匠的家中,殺豬匠比較有錢,供得起兒子讀書,她便什么都不在乎了。
殺豬匠得了病,這縣里的大夫都治不好,命不長,他知道自己很快就會死,又看這對母子可憐,他知道這個鄰居每天獨自去街上賣手絹供自己的兒子讀書。
自己有錢又無法帶下去用,于是便娶了她,用她妻子的身份,便可一名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繼承自己的錢財。
三年后,殺豬匠終究還是沒有挺過這次的病魔,死了,他的一大筆錢財他的一大筆錢財都留給了溫如薈。
溫如蕓靠著這筆錢和自己的積蓄,成功的供大了自己的兒子,并且學有所成,再送兒子今天趕考的時候,她含著淚把家中的所有積蓄都給了兒子,讓兒子一路小心。
兩個月后,宮里傳來圣旨,是一個公公拿來,她又激動又興奮的跪下,圣旨的內(nèi)容大概是她的兒子考上了狀元,賞白銀萬兩,并且她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,事后她激動的整夜睡不著。
直到那天,她的兒子歸來了,她滿懷欣喜與期,受了這么多的苦,他們的好日子終于要來了。
可兒子的話卻讓她像是被沖頭澆了一盆冷水,她兒子說,女子怎可二嫁,他說他為自己有這樣的母親感到羞恥,有什么有什么方法不能過活,非要再嫁人一次。
最后一句話更是讓她手腳發(fā)涼,他親她清清楚楚的聽到她的兒子,讓她若是識趣,便自行了斷,留一節(jié)貞潔牌坊在世間,也好不干擾他日后的前途。
晚上睡覺,她想了很多,為什么她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兒子會這么說?她是不是真的錯了?
這些疑問最終化作了一把剪刀,刺進了他的心臟,血鼓鼓的流,那專心的痛,使她蜷縮起來,但一想到她這樣就不會礙到兒子,也就無所謂了。
她不知道為什么,為什么世人對女性的偏見那么大,可她從小到大的教育告訴她,要服從,她已經(jīng)完全被那個時代所馴化,最終只能自行了斷,成為一節(jié)小小的貞潔牌坊。
而她的兒子,后來當上大官,平步青云,別人問起,他說他是勤學苦練,一步步爬上這個位置,可他從未提起自己的母親,他從不知道,自己的母親究竟為他付出了什么,他看不到自己日漸憔悴的母親,他看不到母親手上的繭子,看不到她佝僂的背,他怨恨自己的母親,恨她的無能,恨她的不守貞潔,他卻忘了,沒有他的母親,他怎么可能他怎么可能會有今日的成就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