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映秋道謝后,即刻決定前往上海。臨行前,陸老叮囑他:"年輕人,有些往事或許已經(jīng)塵封,你確定要掀開嗎?"
徐映秋堅定地點點頭:"外祖母已經(jīng)離世,但她一生的心結(jié),我想為她解開。"
上海比杭州更加喧囂,豫園附近游人如織。徐映秋按照地址找到了"云槿齋",那是一家小巧精致的古董店,陳列著各式木雕、字畫和古玩。
店里只有一位三十來歲的女子,正在整理一套茶具。徐映秋上前問道:"請問您是這里的老板嗎?"
女子抬頭,露出職業(yè)性的微笑:"是的,我姓錢,有什么可以幫您的?"
徐映秋簡單介紹了自己的來意,提到了陸老和蔣家木梳坊。
聽到"蔣家木梳坊"幾個字,錢老板的表情明顯變了:"您稍等。"她轉(zhuǎn)身進(jìn)了里屋,片刻后拿出一本發(fā)黃的相冊,"這是我祖父留下的,里面有些關(guān)于蔣家的照片和記錄。"
徐映秋小心翼翼地翻開相冊,里面有不少老照片,大多是工坊場景和師徒合影。其中一張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:一個英俊的年輕男子站在工坊門口,手里拿著一把木梳,笑容溫和。
"這是蔣文遠(yuǎn)?"徐映秋指著照片問道。
錢老板點點頭:"是的,這是我祖父的師兄。祖父說,師兄是個難得的人才,不僅手藝好,還有文化,能寫一手好字,最擅長的是給木梳刻字。"
"您知道他和一位名門閨秀的事嗎?"
錢老板嘆了口氣:"知道一些。那位閨秀姓林,是杭州林家的小姐,兩人是在西湖邊相識的。林家是當(dāng)?shù)氐拿T,做絲綢生意,家道顯赫。蔣家雖然也小有名氣,但地位畢竟比不上林家,兩家的婚事本來是不被林家接受的。"
"那后來呢?怎么又定親了?"徐映秋追問。
錢老板翻到相冊的后幾頁,指著一張發(fā)黃的剪報:"1934年初,林家的生意出了問題,資金周轉(zhuǎn)不開,瀕臨破產(chǎn)。蔣家伸出援手,這才有了兩家定親的可能。但,"她停頓了一下,"就在定親前夕,出了變故。"
"什么變故?"徐映秋緊張地問。
"據(jù)祖父說,是有人告密,說蔣文遠(yuǎn)參加了地下黨組織,涉嫌反政府活動。當(dāng)時政局緊張,這種事情很危險。蔣文遠(yuǎn)被迫離開杭州,前往上海,之后參加了抗日隊伍,再也沒回來。"
"那林家小姐呢?"
"聽說后來嫁給了一位軍官。"
徐映秋的心沉了下去,這與他所知的外祖母的婚姻歷史吻合。外祖父確實是一位軍官,兩人于1935年成婚。
"這把梳子,"徐映秋拿出照片給錢老板看,"上面刻著'1934年,杭州西湖畔,望君歸',是什么意思?"
錢老板仔細(xì)看了照片,若有所思:"這是定親禮物。蔣文遠(yuǎn)走之前,托人把這把梳子送給了林小姐,大概是希望她能等他回來吧。"
徐映秋感到一陣心痛,想象著年輕的外祖母收到這把刻著深情的木梳時的心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