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這,正是我需要的。
03
在與這三個男人周旋的同時,我沒有忘記我的“小號”——那個潛伏在匿名論壇里的賬號。
我密切關注著論壇里的議論,看他們如何討論我,如何猜測我和那三個男人之間的關系。
“季晴今天跟陳總一起吃了午飯!看起來有說有笑的!”
“假象!我看到李總在她辦公桌上放了一束花,肯定是李總領先了!”
“你們都錯了,王總才是最終贏家,他那種男人最懂怎么拿捏人心!”
“我看啊,季晴根本就是想通吃!三個都想要!”
“等著吧,這季晴遲早要翻車!”
論壇里的聲音越來越嘈雜,他們像是一群饑渴的看客,巴不得場面越混亂越好。
而現(xiàn)實中,那三個男人也開始互相“偶遇”了。
陳總會在李總和我說話時,恰好走過來,用一種長輩的語氣對李總說:“小李啊,工作上的事情還沒處理嗎?別總玩?!?/p>
李總會在陳總給我安排任務時,故意湊過來:“陳總,這點小事怎么能讓季晴來做?我來做就行了!”
王總雖然不那么直接,但他會在他們兩人明爭暗斗時,不動聲色地插進話題,用他的專業(yè)知識和獨特見解,將場面掌控在自己手中。
他們三個人都自信滿滿,認為自己才是那個最終能“拿下”我的人。他們甚至開始在無形中較勁,比拼誰對我的“攻勢”更有效,誰能引起我更多的反應。
這種較勁,有時會升級為公開的沖突。
一次部門會議上,陳總和李總因為一個項目方案產(chǎn)生了分歧,兩人你來我往,唇槍舌劍,火藥味十足。而在他們爭論的間隙,兩人不約而同地看向我,仿佛在等我的反應,或者說,在等我看他們誰更強。
我坐在那里,面無表情地聽著,心里卻在冷笑。
他們以為自己是主角,在舞臺上表演,而我只是臺下的觀眾。
他們不知道的是,這個舞臺,以及舞臺上的劇本,都是由我來掌控的。
我適時地發(fā)表了自己的意見,我的意見中立且專業(yè),既沒有偏袒任何一方,又精準地指出了方案中的問題,并提出了改進建議。
我的發(fā)言讓爭吵的兩人都安靜了下來。他們都看向我,眼神中帶著一絲復雜——既有對我能力的認可,也有對我中立態(tài)度的不解。
王總在這個時候開口了:“季晴的意見很有參考價值。我們應該認真考慮。”
他的話語像是一個定錘,結束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。
散會后,陳總叫住我,語氣帶著一絲警告:“季晴,你應該知道站在哪一邊對你更有利?!?/p>
李總也湊過來,笑嘻嘻地說:“季晴,你剛才可把我倆都涮了??!”
王總則只是對我微微點頭,眼神中帶著一種深意。
他們都試圖拉攏我,或者至少,讓我明確地站在某一方。
但我不會。我的目標不是站隊,而是成為這場游戲的主宰者。
我繼續(xù)維持著“為難”的假象。在面對他們三個的“追求”時,我時而表現(xiàn)出對陳總的敬畏,時而表現(xiàn)出對李總的興趣,時而又表現(xiàn)出對王總的依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