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晚的談話讓林小滿思考良多。她開始有意識地觀察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的運作模式,學習張總的決策方式,甚至私下研究公司的財務報表。
實習期滿后,張總提出讓她畢業(yè)后正式加入公司。林小滿卻有了更大膽的想法。
"張總,我注意到我們的業(yè)務主要集中在校園信息服務,但學生的生活服務需求還遠遠沒有被滿足。"一次項目匯報后,林小滿鼓起勇氣說,"我想做一個校園綜合服務平臺,從快遞代取、食堂外賣這些高頻需求切入。"
令她意外的是,張總不僅沒有否定她的想法,還給了很多建議。
"如果你真想嘗試,我可以做你的天使投資人。"張總說,"不過創(chuàng)業(yè)是條不歸路,想清楚。"
畢業(yè)季,當同學們忙著參加各種入職培訓時,林小滿和兩個志同道合的校友一起注冊了公司。辦公室是大學創(chuàng)業(yè)園的一個小隔間,啟動資金只有張總投的二十萬和他們的積蓄。
公司取名"校園易",寓意讓校園生活更容易。第一個產(chǎn)品是校園跑腿小程序,幫助學生代取快遞、代買零食。林小滿負責產(chǎn)品設計,合伙人一個管技術,一個管運營。
起初進展順利,他們在南大試點推廣,很快積累了幾千用戶。但當他們準備拓展到其他高校時,問題接踵而至——不同學校的后勤政策不同,配送成本居高不下,用戶增長但收入增長緩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