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雨過后的清晨,寧嬌正在后院練劍,劍鋒掃過新發(fā)的柳枝,帶起一陣簌簌輕響。
"二小姐,"青桃小跑過來,"蕭王府送來了新鮮的鰣魚,說是王爺昨日在玉津園釣的。"
寧嬌收劍入鞘,劍穗上的明珠晃了晃:"放廚房便是,何必特意來報(bào)。"
"可...可魚簍里還夾著這個(gè)。"青桃遞上一張花箋,上頭繪著幾枝含苞的芍藥。
寧嬌展開花箋,只見背面題著兩句詩:
"玉津園里春光好,可共佳人半日閑?"
這是什么意思?這人又發(fā)什么瘋?
只是落款處蓋著的,確實(shí)是蕭臨的私印,朱砂鮮艷如初綻的杜鵑。
她指尖微顫,想起昨日父親說過今日要去兵部議事。
正要回絕,卻聽見前院傳來父親爽朗的笑聲和蕭臨低沉的應(yīng)答。
"寧將軍放心,本王定當(dāng)親自護(hù)送二小姐回府。"
寧嬌慌忙將花箋塞進(jìn)袖中,要是讓爹爹看見了,她可真就跳進(jìn)黃河洗不清了,轉(zhuǎn)身就見蕭臨隨父親走進(jìn)后院。
他今日穿著靛青色常服,腰間只懸了枚白玉佩,比平日少了幾分威嚴(yán),倒像是尋常富貴人家的公子。
"嬌嬌,"寧將軍笑道,"王爺要去玉津園賞芍藥,邀你同去。為父已替你應(yīng)下了。"
寧嬌瞪大眼睛:"父親!女兒還要......"
"整日悶在府里像什么樣子。"寧將軍拍拍蕭臨的肩,"王爺文武雙全,你正好請(qǐng)教些劍法。"
蕭臨拱手:"晚輩慚愧。聽聞寧二小姐近日劍法精進(jìn),倒是想討教幾招。"
她見拗不過父親,只得福身行禮:"女兒去換身衣裳。"
“討教討教~當(dāng)面一套背后一套~”這種話她也只敢小聲的嘟囔著。
不過對(duì)于聲音敏感的蕭臨來說,還是一字不落的落到了耳朵里。
不過看那樣子并沒有計(jì)較。
馬車?yán)?,寧嬌緊貼著車窗而坐。
蕭臨坐在對(duì)面,手中折扇輕敲掌心。
"王爺好算計(jì)。"寧嬌壓低聲音,"連我父親都成了你的說客。"
蕭臨推開折扇,遮住半邊臉:"二小姐誤會(huì)了。此次邀你前來,不過是為上次事件道歉,令尊昨日在兵部提起你苦練劍法,本王也不過是順?biāo)浦哿T了。"
"那這魚?這花箋?既然王爺親自來,何必有這一出呢。"
"投桃報(bào)李罷了。"蕭臨收起折扇,指了指她腰間佩劍,"畢竟二小姐的劍穗,還欠著本王的絡(luò)子。"
寧嬌氣結(jié),這哪是道歉,分明是意有所指,正要反駁,馬車卻停了。
??!怎么就有這么多巧合!下次能不能讓我把話說完?。。?!
蕭臨先一步下車,伸手要扶她。
寧嬌視而不見,自己跳了下來,卻踩到裙角一個(gè)踉蹌。
"小心。"
蕭臨的手穩(wěn)穩(wěn)托住她的手肘,溫?zé)嵬高^輕薄的衣袖傳來。
寧嬌慌忙站穩(wěn),卻見他已若無其事地松開手,向前引路:"芍藥圃在東南角。"
玉津園里游人如織。
蕭臨帶著寧嬌避開人群,沿著小徑往深處走。
柳蔭漸密,遠(yuǎn)處傳來潺潺水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