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寶櫻方妙姐姐,你不是能掐會算嗎,能不能看看那張紙到底是誰的?
方妙都這個時候了,你還算什么算。長點心吧。
薛太后已經(jīng)跪了一個時辰了,姜二姑娘不累嗎?
姜雪寧回太后,累自是累的,只不過事關(guān)生死,臣女不敢懈怠。
薛太后哀家可聽說刑部審問的手段,即便是活人也要扒去三層皮。
薛太后任你再牙尖嘴利,到時候,恐怕也派不上半分用場。
姜雪寧古人云,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猶未悔。
姜雪寧只要能洗刷冤屈,不叫有心之人污蔑了臣女,受點苦又何妨?
薛太后不見棺材不掉淚啊,好,那哀家就看看,你這骨頭啊,能硬到幾時。
話落黃仁禮便帶著陳瀛和張遮推門而入。
黃仁禮娘娘,人到了。(行禮)
陳瀛臣刑部侍郎陳瀛蒙詔向太后娘娘請安。(行禮)
張遮臣,刑科給事中張遮,拜見太后娘娘。
聞聲你和姜雪寧都看向張遮,姚惜也是。這是你和姚惜第一次見張遮,可與姜雪寧而言,更像是重逢。
薛太后刑科給事中,不過是個七品小官吧。
陳瀛回太后娘娘,張大人入刑部短短時日,就已經(jīng)處理妥當(dāng)積壓了大半年的刑名之事。
陳瀛乃是個中好手。臣,唯恐力薄,慢待了娘娘之事,是以帶了張大人。
薛太后案情之事,路上都已知曉了嗎?
黃仁禮都已經(jīng)說過了。
薛太后嗯,那你二人就好好給我查??纯茨缓蟮降资鞘裁礃拥男∪嗽谧魉睢?/p>
陳瀛敢問今日一案的物證現(xiàn)在何處?
黃仁禮陳大人請看。
陳瀛張大人也看看。
張遮白鹿紙,普通信箋尺寸,楷體字跡。
張遮臣在來的路上已閱了玉如意上所刻內(nèi)容的拓本,的確與此信內(nèi)容無異。
陳瀛張大人的意思是,這東西在誰的手里,誰就與逆黨有關(guān)?
張遮未必。
薛太后物證如此明晰,還只是未必。張大人是和居心哪?
張遮與逆黨有關(guān)之事本就錯綜復(fù)雜,律令有言,無證不罪。
張遮單憑一張紙尚不能定罪,還需查清原委方能斷言。
周寶櫻張大人果然是個直臣呢。
姚惜(開心)那是自然。
張遮敢問此物是何人、何時、從何處搜來。
黃仁禮是咱家依娘娘之命在宮中清查,今夜亥正一刻自仰止齋姜雪寧房間抄檢而出。
張遮房中很大,我問的是何處。
黃仁禮是夾在書案上的一本書中,藏得十分隱秘。
黃仁禮若非仔細(xì)翻找,恐怕是難以發(fā)現(xiàn)哪。
張遮什么書?
黃仁禮這個。
龍?zhí)?/a>哦,回大人的話,小的不大識得字,就記得那書皮上有四個字,只認(rèn)得一個話字。
張遮書呢?沒一并抄來?
黃仁禮問你呢?
龍?zhí)?/a>這...
姜雪寧是《圍爐詩話》,臣女的案上只放了這一本書。
姜雪寧且在黃公公帶人來搜查前一個時辰剛剛讀過,案上其余都是些筆墨紙硯,是以記得清楚。
陳瀛娘娘,臣觀這位姑娘臉色不對,可否恩準(zhǔn)她先起身。
陳瀛臣只恐審問一半,她就暈厥過去,會耽誤案情的。
薛太后只怕,她不把我這泰安殿掀了都是好的。
薛太后你起來吧。
姜雪寧是。(踉蹌)
張遮(扶住)
林昭楚“不對勁”
姜雪寧還請大人明察,此紙與臣女絕無關(guān)系,也絕非臣女字跡。
張遮空口無憑,如何自證。
薛姝臣女可為姜二姑娘作證。
薛姝此話一出,不光是你,姜雪寧與薛太后都感到驚訝。
倒是給了你機(jī)會,從薛太后眼中知曉了到底是誰了。
林昭楚“薛姝,你好的很,心虛了是嗎”
薛姝不開口還好,這一開口,姜雪寧也知曉了此局是誰的手法。
眾人看去,陳瀛得了謝危的令護(hù)著你,這一看便瞧見了你脖頸處的包扎。
陳瀛“這該如何交代啊”
薛姝太后娘娘、張大人,臣女略曉書法。
薛姝姜二姑娘最初寫的乃是行草,后雖隨先生學(xué)習(xí)楷書,可尚如孩童蹣跚學(xué)步,斷寫不出此頁字跡。
林昭楚(靜觀其變)
姜雪寧多謝薛大姑娘。
張遮這位姑娘所言雖有佐證,但字跡仍有仿寫的可能,暫且不論。
張遮黃公公。
黃仁禮張大人。
張遮您今日要去查抄仰止齋的消息都有誰知道?
黃仁禮因茲事體大,咱家也怕有奸邪事先藏匿,是以不敢提前聲張此事。
黃仁禮攏共也就手底下幾個太監(jiān)知曉,不過...
薛太后刑部問話,如實作答便是。
黃仁禮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