賀黎的工位隔板上貼滿了便簽,熒光色的字跡像星星般閃爍:"李女士孕期護膚品禁忌""張阿姨老花鏡度數需確認""寵物毛發(fā)過敏客戶跟進"。這些在同事眼中"多管閑事"的記錄,成了她客服工作的獨特坐標。
"小賀,3021號客戶又打過來了。"組長敲了敲隔斷,語氣里帶著三分無奈,"還是上周那個投訴贈品少發(fā)的。"
賀黎戴上耳麥,聽筒里傳來尖銳的電流聲。"你們就是故意欺負人!"中年女聲帶著哭腔,"我女兒好不容易給我買的面霜,連個小樣都舍不得給!"
她掃了眼工單記錄:客戶王女士,62歲,獨居,女兒在外地工作。上周確實補發(fā)了贈品,但物流顯示簽收后又被退回。"阿姨,您先喝口水。"賀黎放緩聲音,"我看到您家地址是老小區(qū),是不是快遞員沒聯系上您?"
電話那頭突然安靜了。賀黎調出地圖,發(fā)現配送地址附近有個菜鳥驛站:"這樣好不好?我聯系驛站,讓他們下午五點半等您下班,您親自去取。要是贈品有問題,我馬上給您再補一份。"
掛斷電話時,窗外的梧桐葉正被風吹得沙沙響。賀黎點開客戶檔案,在王女士名下新增了一條備注:"每周五下午推送健康小貼士"。她想起做美容師時,總有老客戶拉著她聊家長里短,那些藏在面霜和面膜背后的孤獨,此刻又在電波里重逢了。
午休時,賀黎收到了前美容院同事的消息。她們正在討論新到的儀器,配圖里王店長笑得眼角細紋都堆起來了。賀黎盯著照片里熟悉的美容床,突然聽見鄰座傳來爭執(zhí)聲。
"這不是我的訂單!"年輕女孩舉著手機,聲音帶著哭腔,"我要找你們主管!"
賀黎下意識起身,卻被組長攔?。?別管閑事,她已經換了三個客服了。"但女孩泛紅的眼眶讓她想起自己第一次被客戶罵哭的場景,那時候王店長悄悄塞給她一顆水果糖。
"我能試試嗎?"賀黎蹲在女孩身邊,屏幕上顯示著錯發(fā)的商品。她沒有急著解釋,而是打開備忘錄:"我們先把問題列出來,您看這樣解決行不行?"十分鐘后,女孩破涕為笑,甚至主動提出幫忙宣傳新推出的會員服務。
組長看著她們擊掌的樣子,鏡片后的眼睛亮了:"你這方法......有點意思。"
傍晚,賀黎收到王女士的短信:"丫頭,贈品拿到了!驛站的人說你特意叮囑要等我,晚上給你煮了八寶粥,明天放前臺。"配圖里,褪色的瓷碗里盛著濃稠的粥,撒著幾粒亮晶晶的冰糖。
地鐵上,賀黎翻看著當天的工作記錄。那些曾經被她視為"麻煩"的客戶,此刻都變成了鮮活的人:失戀后瘋狂購物的姑娘、給老伴挑禮物的老伯、凌晨三點咨詢退貨的寶媽。她突然意識到,客服工作就像隔著屏幕的美容師,只不過這次修復的不是肌膚,而是情緒的褶皺。
推開家門,月光透過紗簾灑在書桌上。賀黎打開臺燈,在筆記本扉頁寫下:"傾聽不是任務,是讓每個聲音都有回聲。"她摸出包里的舊工牌,輕輕放在新工牌旁邊——"客戶關懷專員賀黎"的字樣在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。
手機震動起來,是新客戶的留言:"小賀,聽了你的建議,我老公的敏感肌好多了。周末能帶他去線下店看看嗎?"賀黎笑著回復,窗外的城市燈火漸次亮起,她知道,明天又會有新的故事在電波里流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