歲月史書·卷首
撰錄者:王玄知
界名:沙盤·雨歌紀
時間:自0至2380萬年
天氣:永恒雨林,無旱,無火
【初生卷·0-70萬年】
雨下第一聲心跳。
原鮫稚魚浮于紅樹林氣根之間,鰓絲褶皺,吞氣未成,先以鰓蓋肌擊出8-12 kHz木擊聲。
王玄知以指尖撥水,記下第一行:
“彼等未離水,已思空氣之形狀?!?
【木擊卷·70-210萬年】
指骨破鰭而出,尾鰭留棘,聲影成翼。
鮫童敲氣根,回聲測韌度;樹間滑翔,留6 kHz濕響。
王玄知在旁批:
“木擊之聲,乃指與根的第一次盟約?!?
【虹鱗卷·210-350萬年】
鱗片透明,邊緣蜂窩,吸聲再唱;背鰭成發(fā),鈴腔孕次聲。
雨發(fā)甩動,18-35 Hz探果水分。
王玄知蘸水色墨,畫一尾虹光:“鱗為琴,發(fā)為弓,雨為弦?!?
【語言卷·350-490萬年】
3-5 Hz傳情,15-20 kHz繪景;椰殼為透鏡,漣漪成字。
王玄知錄其語法:
“低頻為骨,高頻為血,水為墨?!?
【雨眠卷·490-630萬年】
無火之世,雨即祭儀。
鮫人以0.7 Hz次聲貼地,振出滯留雨水,歌詞只有一句:
“大地,請為我們吐出最后的水?!?/p>
王玄知注:
“無火取火,以聲代焰,雨即燈芯。”
【喉足卷·630-770萬年】
鰓蓋后軟骨分叉——陸喉與水喉;
胸鰭指骨折彎——聲趾可握;
尾鰭中軸硬化——聲舵滑翔。
王玄知寫下判詞:
“自此,一步離水,一步即歌?!?
【額瞳卷·770-1050萬年】
額鏡隆起,銀脂質(zhì)層聚束15-45 kHz;
分光瞳膜三層,金綠示聲壓;
淚作霧鏡,懸停十秒,映三秒前情緒。
王玄知輕嘆:
“他們已把記憶做成可見的雨。”
【臍霧卷·1050-1400萬年】
臍囊儲濕,噴作聲霧泡;霧腔凝露,振出0.3秒安全脈沖。
胸骨生雨紋,一歲一槽。
王玄知取一枚雨紋拓本,夾入史頁,旁注:
“以骨為年輪,以雨為刻度?!?
【群腦卷·1400-1540萬年】
三額相貼,光聲共振,記憶即共享;
滿月之夜,露鏡成幕,雨文繪星圖。
王玄知抬眼,沙盤內(nèi)月華如水,他在頁腳寫:
“群腦即月,月即群腦?!?
【賢者指令·1540-2380萬年】
天空未裂,鰓先自裂。
原肺囊生,肋籠擴,裂胸管飲云,霧脊散熱,雨眠爆霧。
最終鰓耙退為雨蕾,五瓣肺終身主呼吸。
王玄知合上卷軸,以指背輕叩界壁:
“鮫人至此,已無旱火之虞,唯余雨聲在心?!?
【卷末·總錄】
王玄知以一筆寫下總目:
0-70萬 木擊之胎
70-210萬 指影滑翔
210-350萬 虹鱗發(fā)鈴
350-490萬 水鏡語言
490-630萬 雨眠祭儀
630-770萬 喉足兩棲
770-1050萬 額鏡淚霧
1050-1400萬 臍霧年輪
1400-1540萬 群腦月橋
1540-2380萬 肺囊賢者
終筆,他取一滴未落的雨籽,按于卷首,化作印璽。
雨聲仍在沙盤深處回響,而歲月史書已自成一條無聲的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