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-丙氨酸結晶在裴雪嶙殘肢斷面生長出鋸齒狀邊緣。
物證專家的職業(yè)敏感讓他立即識別出這種晶體形態(tài)的特殊性——與五年前松濤別苑火災現場提取的助燃劑殘留完全一致。且汀凇的藥劑師瞳孔則緊縮成針尖狀,他認出這是D-型氨基酸中毒后特有的拮抗反應。
"需要0.9%氯化鈉沖洗。"且汀凇扯開急救包的動作帶著專業(yè)性的顫抖,"但這里只有..."
裴雪嶙的殘肢突然壓住他的手腕。這個本該是制止的動作,卻讓且汀凇看清對方斷面滲出的不是血液,而是與藥房溶媒完全相同的等滲溶液——精確到與人體血漿相同的308mOsm/L滲透壓。
"你替換的不只是藥物。"且汀凇的鑷子懸在裴雪嶙的殘肢上方,"還有自己的..."
副院長們的合唱突然變成超聲頻段。藥房的玻璃器皿接連爆裂,飛濺的碎片在且汀凇臉頰劃出血線。裴雪嶙殘缺的右手本能地護住他的面部,斷面溶液與血液混合后竟在空氣中凝結成DNA雙螺旋模型——兩條鏈分別由L型和D型氨基酸構成。
"松濤別苑不是縱火案。"裴雪嶙用物證采集鉗夾住一片碎玻璃,"是立體異構體爆炸..."
且汀凇的植入裝置突然投射出2014年的配藥記錄。視頻里實習期的他正在調配的并非治療用藥,而是手性分離試劑——那天他記錄的誤差率恰好0.3%,與爆炸當天的氣象數據完全吻合。當畫面切換到且棠的監(jiān)控視角時,她脖頸的蝶形胎記正閃爍著與現在相同的頻率。
藥架上的輸液袋突然鼓起。副院長們像提線木偶般轉向這個新的信號源,他們的視網膜同步投影出化學方程式——L-Ala + D-Ala → C6H12N2O3,正是松濤別苑地下室提取物中最異常的化合物。
"不是要制造毒藥。"且汀凇的移液槍老繭開始剝落,"是要分離..."
裴雪嶙用殘肢接住一片飄落的繭皮。物證專家的放大鏡顯示皮屑下藏著微型電路,紋路與警方用的追蹤器完全相同。當他將這片繭皮按在且汀凇的植入裝置上時,整個藥房的燈光突然變成紫外光譜——所有表面都浮現出用隱形墨水寫的配藥公式。
"滄烽設計的不是武器。"裴雪嶙的聲音帶著物證分析特有的冷靜,"是手性過濾器..."
冷藏柜突然發(fā)出氣壓釋放的嘶鳴。那支標著"嗎啡"的黑蓋瓶子自動開啟,藍色液體在紫外線下分化成兩道旋向相反的溪流——左旋流奔向且汀凇的植入裝置,右旋流則被副院長們的機械義肢吸收。當兩股液體在空中相撞時,爆發(fā)的不是火焰,而是完美的結晶雨。
"誤差率0.30%的真相..."且汀凇接住一片六方晶系結晶,"滄烽要的是..."
裴雪嶙的警官證被結晶雨打濕。內頁隱藏的化學檢測報告顯示,他這五年收集的且汀凇觸摸過的西林瓶,表面全部形成了相同的左旋氨基酸結晶層。這個發(fā)現讓他殘缺的右手突然恢復知覺——仿佛虛擬手指正握著某個無形的過濾裝置。
"藥劑師的誤差..."物證專家舉起結晶雨中的一片,"...才是最好的手性篩。"
一一一一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