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承:新老交替的賽場
全國錦標賽決賽那天,蘇扶楹站在球員通道,看著墻上掛著的老照片。照片里,馬龍、張繼科他們年輕時的身影定格在賽場,汗水浸透的隊服上,五星紅旗格外鮮艷。
“蘇姐,緊張嗎?”向鵬整理著領帶,今天他要作為教練代表發(fā)言。少年已經(jīng)褪去了青澀,眉宇間多了幾分沉穩(wěn),只是耳根還會在緊張時泛紅。
蘇扶楹遞給他一瓶水:“比你第一次打世青賽時強。”
開幕式上,當主持人念到“乒協(xié)主席蘇扶楹”時,全場掌聲雷動。她走上臺,目光掃過觀眾席,看到了角落里的王昊——他因為肩傷暫時休賽,此刻正舉著攝像機,鏡頭對準了青訓營的孩子們。
“十年前,我站在這個賽場時,最怕聽到‘年輕’兩個字?!碧K扶楹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遍全場,“現(xiàn)在我才明白,年輕不是短板,是底氣?!彼赶蛴^眾席上的林溪,“那個15歲的小姑娘,三個月前還在省隊打雜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闖進了女單八強?!?/p>
掌聲再次響起時,看臺上突然有人喊:“蘇主席,能跟您合張影嗎?”是個穿校服的男孩,舉著破舊的球拍,眼里閃著光。
蘇扶楹走下臺,笑著和他合影。男孩激動得語無倫次:“我……我也想進青訓營,我爸媽說我沒天賦,但我看了王昊哥哥的故事,我覺得我能行!”
“明天來訓練館找我?!碧K扶楹在他手背上寫下號碼,“天賦從來不是唯一的標準,肯拼才是。”
決賽夜,陳小雨對陣國家隊師姐。第三局落后五分時,小姑娘突然看向教練席。蘇扶楹比了個“穩(wěn)住”的手勢,想起第一次帶她去歐洲時,這孩子因為想家躲在被窩里哭,卻在第二天的比賽中連扳三局。
當最后一球落地,陳小雨扔掉球拍,朝著蘇扶楹狂奔而來。兩個身影在賽場中央緊緊相擁,淚水混著汗水,砸在彼此的肩膀上。
頒獎儀式后,老教練們拉著蘇扶楹在榮譽室合影。張怡寧笑著拍她的肩膀:“我們當年總擔心,這擔子沒人接得住?,F(xiàn)在看來,是我們多慮了?!?/p>
蘇扶楹看著滿墻的獎杯,新添的展柜里,陳小雨的金牌旁,放著蒯曼畫的《青訓營日記》漫畫單行本,扉頁上寫著:“獻給所有不被看好,卻從未放棄的少年?!?/p>
深夜的訓練館,還有燈光亮著。林溪在加練發(fā)球,王昊坐在輪椅上給她撿球,向鵬在黑板上寫著戰(zhàn)術分析,蒯曼舉著相機,把這一幕定格在膠片里。
蘇扶楹站在門口,沒有打擾。手機彈出國際乒聯(lián)的消息,邀請她擔任副主席。她回復:“請給中國青訓多留兩個席位。”
轉身時,月光灑在走廊的獎牌墻上,新舊獎杯交相輝映。她忽然明白,所謂傳承,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(zhàn),而是一群人的前赴后繼——就像此刻訓練館里的燈光,一盞點亮另一盞,永遠不會熄滅。
“明天見?!碧K扶楹輕聲說,仿佛在對過去的自己告別,也在對未來的他們問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