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第四次反法同盟(1806-1807)
普魯士的軍刀在1806年秋日的陽光下閃爍著寒光,腓特烈·威廉三世終于撕碎了與法國維持十年的和平條約。在柏林無憂宮的鏡廳里,普魯士將軍們用劍尖挑著拿破侖的畫像,七支蠟燭的火焰在劍身上投下跳動的陰影。"我們要讓這個科西嘉暴發(fā)戶見識真正的普魯士軍威!"老將軍布倫瑞克公爵的吼聲震落了枝形吊燈的水晶墜飾。與此同時,沙皇亞歷山大的信使正穿越波蘭平原,攜帶的密函上用火漆印著七頭鷹徽——第四次反法同盟已然成型。
拿破侖在巴黎接到戰(zhàn)報時,正在楓丹白露宮的花園里下棋。他輕輕推倒代表普魯士的黑王后棋子,對身旁的貝爾蒂埃說:"告訴達武,我要在柏林過圣誕節(jié)。"9月25日,法軍以驚人的速度完成集結,七個軍團的鷹旗同時指向東方。普魯士人還沉浸在腓特烈大帝的榮光里,他們的軍隊保持著五十年前的線列戰(zhàn)術,锃亮的銅鈕扣和精心卷曲的假發(fā)在戰(zhàn)場上閃閃發(fā)光。
10月14日,決定性的時刻在耶拿和奧爾斯泰特同時到來。在耶拿,拿破侖親率主力與霍恩洛厄親王對峙。法軍散兵像幽靈般穿梭在晨霧中,精準射殺那些戴著華麗羽飾的普魯士軍官。當太陽升起,內(nèi)伊元帥的騎兵如雷霆般沖垮了普魯士左翼,而在中央,蘇爾特軍的炮火將整齊的普魯士方陣轟成血肉模糊的缺口。與此同時,在二十公里外的奧爾斯泰特,達武元帥僅憑一個軍就擊潰了普魯士主力。布倫瑞克公爵在沖鋒中被子彈擊穿雙眼,這位曾經(jīng)揚言要活捉拿破侖的老將,臨終前聽到的最后聲音是法軍沖鋒的號角。
潰敗的普魯士軍隊像秋葉般四散奔逃。10月27日,拿破侖騎著白馬進入柏林,勃蘭登堡門上的勝利女神像被他命人整體拆下運往巴黎。在無憂宮,他拿起腓特烈大帝的佩劍輕嘆:"偉大的國王,若您看到今天的普魯士..."話音未落,劍鞘突然裂成七片。普魯士王后路易絲倉皇東逃時,她那串著名的珍珠項鏈在慌亂中散落,被法軍士兵們戲稱為"獻給皇帝的贖金"。
但戰(zhàn)爭還未結束。俄國大軍在冰天雪地中緩緩西進,拿破侖毅然率軍深入波蘭。1807年2月8日的艾勞會戰(zhàn)成為地獄般的廝殺,雙方在暴風雪中反復爭奪墓地和小教堂,積雪被鮮血染成粉紅色。當拿破侖最寵愛的將領德奧將軍陣亡時,據(jù)說皇帝流下了罕見的淚水。最終在6月14日的弗里德蘭戰(zhàn)役中,拿破侖完美復制了奧斯特里茨的戰(zhàn)術。他故意示弱引誘俄軍渡過阿勒河,當敵軍擁擠在河邊時,拉納軍的炮火將整片河灘變成屠宰場。沙皇的近衛(wèi)軍在白刃戰(zhàn)中成片倒下,他們的鮮血在夏日陽光下蒸騰起詭異的紅霧。
7月7日,拿破侖與亞歷山大一世在涅曼河的木筏上會面。當《提爾西特和約》簽署時,侍從們注意到墨水筆的陰影在羊皮紙上恰好組成羅馬數(shù)字"IV"。普魯士失去了半壁江山,俄國成為法國的盟友,而拿破侖站在河岸上,望著東方的地平線——那里,第五次反法同盟的陰云正在聚集。在返回巴黎的路上,他命令近衛(wèi)軍在每個途經(jīng)的城鎮(zhèn)敲鐘七下,鐘聲在歐羅巴大陸上久久回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