譜子的修改在兩人一來一往的微信交流中逐漸完善。
姜珈彧發(fā)現(xiàn),馬嘉祺雖然文字交流尤其簡潔,但每次的建議都精準犀利,直指要害,讓她受益匪淺。
他像一位嚴格又敏銳的導師,引領著她在音樂的領域里走得更深。
而姜珈彧展現(xiàn)出的悟性和偶爾靈光一閃的巧思,也讓馬嘉祺感到意外之喜。
這種純粹基于才華和思想的碰撞,讓兩人都感到舒適而充實。
一天晚上,姜珈彧正對著最終修改好的譜子,嘗試著自彈自唱。她清亮的嗓音在琴房里回蕩,唱著自己寫下的、關于掙扎與希望的心事。
唱到那句“在深淵里踮起腳尖,只為觸碰你眼底的光”時,她心頭微顫,仿佛又回到了高三那些仰望屏幕的夜晚。
一曲唱罷,余韻未消。
她鬼使神差地,對著手機錄下了最后一遍完整的彈唱,沒有修音,甚至能聽到她呼吸的輕微起伏。她猶豫了很久,指尖在發(fā)送鍵上徘徊。最終,她想得到專業(yè)反饋和對分享真實情感的渴望,壓過了那點羞怯。她心一橫,把音頻文件發(fā)給了那個星空頭像。
姜珈彧【12127】:[文件:溝壑之上_最終版彈唱.mp3]
姜珈彧【12127】:改好了,也唱了一遍。請…馬老師驗收?
發(fā)送完畢,她立刻把手機屏幕朝下扣在鋼琴上,心臟砰砰直跳,像等待審判。
時間一分一秒過去,手機卻異常安靜。
姜珈彧從最初的期待,漸漸變得忐忑,甚至有點后悔。
是不是太冒昧了?他那么忙…是不是覺得這種demo很粗糙?
她胡思亂想著,連晚飯都沒心思吃。
直到深夜,手機屏幕才終于亮起,伴隨著一聲震動。
馬嘉祺【M】:[語音消息]
姜珈彧幾乎是撲過去抓起手機,點開那條語音。
這一次,他的聲音透過電流傳來,不再是純粹的冷靜分析,而是帶著一種…難以言喻的沉靜,仿佛在回味著什么。
馬嘉祺琴彈得很穩(wěn),節(jié)奏處理有自己的想法,很好。
他先肯定了技術層面,然后停頓了一下,那短暫的空白讓姜珈彧的心提到了嗓子眼。
馬嘉祺聲音…很干凈。
他的評價依舊簡潔,但“干凈”這個詞從他口中說出來,卻帶著一種奇特的重量。
馬嘉祺尤其是那句‘只為觸碰你眼底的光’…情感很真。
他頓住了,似乎在斟酌詞句。
姜珈彧屏住呼吸,感覺自己的心跳聲在寂靜的房間里震耳欲聾。
馬嘉祺你…
他的聲音再次響起,帶著一絲罕見的、不確定的探究。
馬嘉祺寫這首歌的時候,是在一個…需要‘觸碰光’的階段?
這個問題,比之前任何關于音樂的探討都更加私人,更加接近她創(chuàng)作的核心動機。
姜珈彧握著手機,指尖冰涼。她看著屏幕上他發(fā)來的那段話,仿佛能看到他此刻微微蹙眉、帶著純粹好奇和一絲不易察覺的關切的神情。
要承認嘛?
承認這首歌源于對他的仰望和那段艱難的歲月?
她手指在輸入框上方懸停,內(nèi)心掙扎翻滾。
最終,對真實連接的渴望,和對眼前這個已能“平視”交流之人的信任,戰(zhàn)勝了最后的防線。
她深吸一口氣,緩慢而認真地打字回復:
姜珈彧【12127】:嗯。高三的時候。很黑,很累。你的舞臺和說過的話…是那時候能抓住的光。寫這首歌,是想告訴自己,就算在溝底,也要努力向上看,向著光的方向拱。
發(fā)送出去后,她像用盡了全身力氣,把臉埋進掌心,等待著可能的沉默、審視,或是…別的什么。
這一次,回復來得異???。不是文字,不是語音,而是一個簡單的、系統(tǒng)自帶的表情:
馬嘉祺【M】:?
一個金黃色的、溫暖的小太陽。
沒有多余的話語,沒有追問,沒有評判。
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太陽表情。卻像一束真實的陽光,瞬間穿透了屏幕,驅(qū)散了姜珈彧心中所有的忐忑和陰霾。
一股巨大的暖流洶涌而至,沖得她眼眶發(fā)熱,鼻尖發(fā)酸。
他懂了。
他不僅聽懂了她的音樂,也讀懂了她藏在旋律下的、笨拙而真摯的心事。
他用一個符號,給予了最溫暖的回應和…無聲的鼓勵。
她抱著手機,將那個小太陽的符號看了又看,心底那簇火苗,終于徹底燎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