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,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,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,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,亚洲av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

話本小說網(wǎng) > 校園小說 > 你比飛鳥自由
本書標簽: 校園  BE  都市言情 

新生2

你比飛鳥自由

許朗的邀約像一顆種子,悄然落在簪萱的心田。簽售會結(jié)束后的幾天里,她時常會想起那雙沉靜如深潭的眼睛,以及他談起"口述歷史"項目時,眼中閃爍的那種純粹而專注的光芒。那光芒不似謝槐談及創(chuàng)業(yè)時的野心勃勃,而是一種沉淀后的、對文化傳承的執(zhí)著熱忱。

一周后的午后,簪萱坐在小院的白楊樹下,翻看著許朗名片上的聯(lián)系方式。陽光透過樹葉的間隙,在她手中的名片上投下斑駁的光影。母親端著剛泡好的茉莉花茶走過來,在她身旁坐下。

"在想那個許主任的事?"母親的聲音里帶著了然的笑意。

簪萱抬起頭,有些驚訝:"媽,你怎么知道?"

"你這兩天看書時走神的次數(shù)比往常多。"母親遞過茶杯,茉莉的清香在空氣中氤氳,"而且,那天簽售會回來,你提到他的次數(shù)也不少。"

簪萱接過茶杯,感受著溫熱的觸感,輕聲道:"我在考慮是否要參與他的'口述歷史'項目。一方面,我對這個題材確實感興趣;另一方面..."她頓了頓,"我還不確定自己是否準備好再次投入一段工作關系,尤其是需要團隊協(xié)作的那種。"

母親的目光落在院角那幾株挺拔的白楊上,聲音溫和:"萱萱,你知道嗎?這些樹剛種下時,我也擔心過它們能不能活下來。但你看現(xiàn)在,它們的根已經(jīng)扎得很深了,再大的風也吹不倒。"她轉(zhuǎn)頭看向女兒,"你已經(jīng)不是當年那個需要依附別人才能生長的藤蔓了。現(xiàn)在的你,就像這些白楊,根扎得夠深,站得夠穩(wěn)。去做你想做的事吧,別讓過去的陰影遮蔽了未來的光。"

簪萱望著母親布滿皺紋卻依然堅定的面龐,心頭涌上一股暖流。她拿出手機,給許朗發(fā)了一條簡短的信息:"許主任您好,我是簪萱。關于'口述歷史'項目,我想了解更多詳情。不知您何時方便見面詳談?"

許朗的回復來得很快,字里行間透著克制的欣喜:"簪萱老師您好!非常感謝您的興趣。明天下午三點,文化館二樓會議室有個項目討論會,歡迎您來旁聽。會后我們可以單獨交流。"

次日下午,簪萱踏進了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西式建筑。文化館保留著民國時期的建筑風格,紅磚外墻爬滿了常春藤,木質(zhì)樓梯在腳下發(fā)出輕微的吱呀聲,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。

二樓會議室的門口,許朗已經(jīng)等在那里。他今天穿著一件淺灰色的棉麻襯衫,袖口微微挽起,露出線條分明的小臂。見到簪萱,他眼中閃過一絲驚喜,快步迎上前來。

"您能來真是太好了。"許朗的聲音比電話里更加溫潤,"會議馬上開始,請跟我來。"

會議室里已經(jīng)坐了七八個人,大多是中老年人,只有兩三個年輕面孔。許朗向大家介紹了簪萱,眾人紛紛投來友善而好奇的目光。項目討論很快開始,許朗作為主持人,思路清晰,言辭簡潔有力,對每位發(fā)言者的意見都能精準回應并適時引導。簪萱注意到,當他談到即將消失的民間技藝時,眼中會流露出一種近乎虔誠的專注;而當一位老工匠講述自己家族三代傳承的打鐵技藝時,他的表情又變得格外柔軟。

會議結(jié)束后,許朗帶著簪萱來到他的辦公室。房間不大,卻整潔有序。一面墻的書架上擺滿了地方志和文史資料,另一面墻上掛著老城區(qū)的黑白照片。他的辦公桌上放著一臺老式打字機,旁邊是一疊手寫稿紙。

"這是我業(yè)余時間在寫的關于地方民俗的書籍。"見簪萱的目光落在稿紙上,許朗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,"習慣了手寫,總覺得這樣更有溫度。"

他給簪萱泡了一杯菊花茶,然后從文件柜中取出一疊資料。"這是我們'口述歷史'項目的詳細計劃。目前已經(jīng)采訪了二十七位老人,記錄了包括傳統(tǒng)手工藝、民俗節(jié)慶、市井生活等六個方面的內(nèi)容。"

簪萱翻閱著資料,被其中詳實的記錄和生動的細節(jié)所吸引。一位老裁縫講述的"一件旗袍的誕生",字里行間不僅透露出精湛的技藝,更承載著一個時代的審美與生活方式。

"這些內(nèi)容太珍貴了。"簪萱由衷贊嘆,"但為什么選擇用文字記錄而不是視頻呢?"

許朗的眼中閃過一絲贊賞:"好問題。視頻當然更直觀,但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很多老人在鏡頭前會緊張,反而在安靜的訪談環(huán)境中,面對紙筆,更能放松地講述。而且,"他頓了頓,"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魔力,它能留下想象的空間,讓讀者在閱讀時完成二次創(chuàng)作。"

這個觀點與簪萱的寫作理念不謀而合。兩人越聊越投機,從采訪技巧談到敘事結(jié)構,從歷史保存談到文學創(chuàng)作。窗外的天色不知不覺暗了下來,辦公室的燈光自動亮起,在兩人之間投下溫暖的光暈。

"抱歉,耽誤您這么長時間。"許朗看了看手表,有些歉然地站起身,"已經(jīng)快七點了,您餓了吧?我知道附近有家小館子,做的本地菜很地道。如果您不介意..."

簪萱感到一絲久違的期待在心底萌生。她點點頭:"好啊,正好我也餓了。"

那家隱藏在巷子深處的小館子,有著褪色的木質(zhì)招牌和磨得發(fā)亮的八仙桌。許朗顯然是???,老板熱情地招呼他們?nèi)胱?,不用點單就端上了幾道家常菜:清蒸白魚、筍干燒肉、涼拌馬蘭頭和一碗冒著熱氣的薺菜豆腐羹。

"這里的食材都是當天現(xiàn)采的,做法也是最傳統(tǒng)的。"許朗給簪萱盛了一碗豆腐羹,"您嘗嘗看,是不是有小時候的味道?"

豆腐入口即化,薺菜的清香在舌尖綻放,確實勾起了簪萱兒時的記憶。她忍不住微笑:"真沒想到現(xiàn)在還能吃到這么地道的味道。"

"這就是我想通過'口述歷史'保存的東西。"許朗的眼神在燈光下格外明亮,"不僅是技藝和事件,更是這些承載著情感與記憶的日常細節(jié)。"

晚餐在愉快的交談中持續(xù)到很晚。臨別時,許朗將一個牛皮紙信封交給簪萱:"這是我們整理的部分采訪稿和背景資料。如果您有興趣參與,可以從閱讀這些材料開始,了解項目的整體風格和方向。"

簪萱接過信封,感受著其中沉甸甸的分量:"謝謝你的信任。我會認真考慮的。"

回到家,母親已經(jīng)睡了,只留下一盞溫暖的夜燈。簪萱輕手輕腳地走進書房,迫不及待地打開信封。資料整理得極為細致,每一篇采訪稿都配有背景注釋和參考資料,許朗還用紅筆在一些段落旁做了細致的批注,字跡工整有力。

她一口氣讀到凌晨,被這些平凡而珍貴的記憶深深吸引。一位老茶館的說書人講述的市井百態(tài),一位老郵差記憶中的書信往來,一位老教師記錄的校園變遷...這些碎片拼湊出的不僅是一座城市的過往,更是一代人的精神圖譜。

第二天清晨,簪萱給許朗發(fā)去信息:"我決定加入'口述歷史'項目。什么時候可以開始工作?"

許朗的回復帶著掩飾不住的欣喜:"太好了!今天下午有個采訪,對象是南街的老鐘表匠李師傅,您有興趣一起來嗎?"

就這樣,簪萱開始了她的"口述歷史"之旅。起初,她只是安靜地旁聽,觀察許朗如何用溫和而專業(yè)的方式引導老人們打開記憶的閘門。漸漸地,她也開始參與提問,用作家特有的敏感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情感細節(jié)。

李師傅的鐘表店藏在南街一條狹窄的巷子里,店面不足十平米,卻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老式鐘表。墻上掛著的老式擺鐘發(fā)出規(guī)律的"嗒嗒"聲,仿佛時間的腳步聲。老人已經(jīng)八十多歲,手指關節(jié)粗大變形,卻依然靈活地擺弄著那些精密的零件。

"我十六歲開始學修表,那時候啊..."老人的聲音沙啞卻有力,眼神隨著回憶變得悠遠,"一塊表可是貴重物品,修表匠也受人尊敬。現(xiàn)在嘛..."他搖搖頭,苦笑著指向角落里堆積如山的廢棄電子表,"這些東西,壞了就扔,沒人修咯。"

許朗輕聲問道:"李師傅,您修過最有意義的鐘表是哪一塊?"

老人的眼睛突然亮了起來:"是1953年,市里第一中學的那座大鐘!那年發(fā)大水,鐘樓進了水,大鐘停了。全校師生都等著它重新響起..."他顫巍巍地起身,從柜子深處取出一個褪色的紅布包,小心翼翼地打開,里面是一枚銹跡斑斑的齒輪,"這是當年換下來的零件,我留了一枚做紀念。"

簪萱注意到老人撫摸齒輪時,眼中閃動的光芒。她輕聲問:"李師傅,鐘聲重新響起的那一刻,您是什么感覺?"

老人抬起頭,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:"姑娘,那聲音啊..."他的聲音微微發(fā)顫,"就像整個城市的心跳又回來了!孩子們在操場上歡呼,老校長握著我的手說'小李啊,你讓時間重新走起來了'..."一滴渾濁的淚水滑過老人布滿皺紋的臉頰。

采訪結(jié)束后,走在夕陽西下的老街上,簪萱和許朗都沉默著,沉浸在剛才的感動中。最終是許朗先開口:"您注意到了嗎?當李師傅談起那個瞬間時,他的整個神態(tài)都變了。這就是我想捕捉的東西——那些普通人在特定時刻閃耀出的生命光芒。"

簪萱點點頭,心中涌起一股創(chuàng)作的沖動:"我想把今天的內(nèi)容寫成一篇短文,不只是記錄事實,更要傳達那種...讓時間重新流動的力量感。"

許朗轉(zhuǎn)頭看她,眼中滿是贊許:"這正是我們最需要的視角。"

隨著參與的深入,簪萱逐漸找到了自己在這個項目中的獨特位置。她不僅記錄事實,更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那些被歲月塵封的情感與精神。許朗負責確保史實的準確,而她則賦予這些記憶文學的溫度與深度。兩人的合作越來越默契,常常只需要一個眼神,就能明白對方的想法。

一個雨天的下午,他們在文化館的資料室里整理采訪稿。窗外雨聲淅瀝,室內(nèi)只有翻動紙頁的沙沙聲和偶爾的交談。簪萱正在校對一篇關于老茶館的文稿,忽然發(fā)現(xiàn)一處細節(jié)需要核實。

"許朗,"她自然地喚道,這才意識到不知從何時起,他們已經(jīng)省去了客套的稱呼,"這里說茶館的'鳳凰三點頭'茶藝是在立春那天表演的,但前面李老板提到是元宵節(jié)。哪個是正確的?"

許朗從一堆資料中抬起頭,推了推眼鏡:"我查一下地方志。"他的聲音里帶著工作時的專注,卻也有種說不出的溫和。

片刻后,他拿著本泛黃的小冊子走過來,在簪萱身邊坐下。資料室的桌子很窄,他的肩膀輕輕擦過她的手臂,帶來一絲溫暖的觸感。

"找到了。"他指著冊子上的一行小字,"確實是元宵節(jié)。立春是另一種茶藝'春風化雨'的表演時間。你的觀察很敏銳。"

簪萱低頭記錄,聞到他身上淡淡的墨香和雨水的清新氣息。一種奇異的安寧感涌上心頭,就像回到了那個可以純粹專注于熱愛事物的學生時代,沒有算計,沒有背叛,只有對知識和美的純粹追求。

工作告一段落時,雨下得更大了,敲打著窗欞,像一首輕柔的催眠曲。許朗泡了兩杯熱茶,遞給簪萱一杯。

"你寫得真好。"他突然說,聲音在雨聲中顯得格外柔和,"那些老人講述的故事,經(jīng)過你的筆,就像被賦予了第二次生命。"

簪萱捧著溫暖的茶杯,感受著熱量透過陶瓷傳遞到掌心:"謝謝。其實...參與這個項目對我自己也是一種治愈。看到這些老人面對歲月變遷時的從容與堅守,讓我明白了一些事情。"

許朗靜靜地看著她,目光中滿是理解與鼓勵,卻沒有追問。那種不施加壓力的尊重,讓簪萱感到安全,愿意繼續(xù)說下去。

"我曾經(jīng)以為,失去那段婚姻和共同創(chuàng)立的事業(yè),是我人生最大的失敗。"她的聲音很輕,幾乎被雨聲淹沒,"但現(xiàn)在我明白了,就像李師傅的鐘表,有些東西看似過時了,被淘汰了,但它們承載的記憶和精神永遠不會消失。重要的是..."她抬起頭,對上許朗專注的目光,"我們是否能讓自己的'時間'繼續(xù)有意義地流動下去。"

許朗的眼中閃過一絲光亮,他舉起茶杯:"敬那些讓時間繼續(xù)流動的人。"

兩只茶杯在空中輕輕相碰,發(fā)出清脆的聲響,仿佛時間的鐘聲。

雨停了,夕陽從云層中透出,將資料室染成金色。兩人收拾好東西準備離開時,許朗突然說:"下周有個特別的采訪對象,我想你一定會感興趣。"

"是誰?"

"林老師,你高中時的語文老師。她今年八十八歲了,是我們能找到的最早一批在這座城市任教的老教師之一。"

簪萱的心猛地跳了一下:"林老師?她還健在?"記憶中那位總是穿著素色旗袍、用溫柔而堅定的聲音講解古詩詞的女教師形象突然鮮活起來。

許朗微笑著點頭:"不僅健在,而且思維非常清晰。她記得教過的每一個班級,甚至很多學生的名字。當我提到你時,她立刻說'是那個在作文里寫白楊樹的女孩嗎?'"

一股暖流涌上簪萱的心頭。這么多年過去了,老師居然還記得她那篇稚嫩的習作。

"我一定去。"她毫不猶豫地說,聲音里帶著掩不住的激動。

走出文化館時,天空已經(jīng)放晴,空氣中彌漫著雨后泥土的清新。許朗堅持要送簪萱回家,兩人沿著濕漉漉的石板路慢慢走著,夕陽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。

"你知道嗎?"許朗突然說,"我小時候最怕寫作文,直到遇見林老師。她告訴我,寫作不是堆砌華麗的辭藻,而是'用真誠的眼睛看世界,用誠實的心表達感受'。這句話影響了我的一生。"

簪萱驚訝地看著他:"所以你文筆這么好。"

許朗搖搖頭,笑道:"遠遠比不上你。但我確實學會了用文字記錄和表達,這也是'口述歷史'項目的初衷。"

他們轉(zhuǎn)過一個街角,前面就是簪萱家的小院。白楊樹在雨后顯得格外青翠,葉片上掛著晶瑩的水珠。

"到了。"簪萱停下腳步,"謝謝你送我回來。"

許朗看著那幾株挺拔的白楊,輕聲道:"這就是你作文里寫過的樹嗎?"

"不是這些。"簪萱搖頭,心中涌起一股分享的沖動,"那是我初中時在校門口看到的白楊。這些...是我離婚后回家種的。"

許朗的目光變得柔和而深沉:"它們長得很好。"簡單的五個字,卻仿佛包含了無限的理解與尊重。

"下周見。"簪萱微笑著說。

"下周見。"許朗點點頭,轉(zhuǎn)身離去,背影在夕陽中顯得格外挺拔。

簪萱站在院門口,望著他漸行漸遠的身影,心中涌起一種久違的、輕盈的期待感。就像春天的第一枝嫩芽,小心翼翼地探出頭,感受著陽光的溫度。

上一章 新生 你比飛鳥自由最新章節(jié) 下一章 新枝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