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“把陽臺搬進心里”
14:00 棚內日戲收工
最后一盞主燈熄滅,攝影機蓋上防塵罩。
場務小胡把“今日已拍”板擦成空白,順手在角落寫下“35”——
這是《陽臺的綠蘿》第35次場記,也意味著全劇進入終章倒計時。
沈念笙把綠蘿盆栽從軌道中央抱回休息區(qū),葉片上還沾著人造雨,
像剛從一場風暴里逃出來的小難民。
白敬亭把最后一支“光軌畫筆”塞進工具箱,箱蓋合上的聲音,像給某個章節(jié)上了鎖。
14:30 35期特別任務
導演李漠拍了拍手,示意所有人圍過來。
“今天不拍正片,拍‘把陽臺搬進心里’——
演員自由發(fā)揮,攝影只跟不導,收音全開,
我們要一段‘角色自述’,
但不是在鏡頭前,是在生活里?!?/p>
他抬手,把一張舊車票貼在公告欄:
“杭州→任意港 票價:1個故事”
落款:綠蘿號第35次列車。
15:00 抽簽決定順序
四張紙條,四種顏色:
豆青(沈念笙)、銹紅(白敬亭)、海鹽白(攝影組)、晨霧灰(收音組)
沈念笙抽到“豆青”,白敬亭抽到“銹紅”。
其余兩組負責記錄與留白。
規(guī)則:
① 限時10小時,必須在棚內完成一件“只屬于自己的陽臺”;
② 不可使用道具庫現(xiàn)成物品,必須親手制作或改造;
③ 最終成品需被攝影機完整記錄,但永不剪輯,永不播出,
只作為“角色私人物品”封存。
15:15 豆青·沈念笙
沈念笙的空手:
一只被拆空的攝影機箱、一袋廢膠片、一包海鹽、
一把壞掉的軌道輪、一瓶沒用完的人造雨、
還有一只總愛趴在軌道上的流浪貓“汽水”。
她先把廢膠片剪成極細的絲,
像把一段段舊時光拆成神經末梢。
然后把軌道輪倒扣,做成一只“輪盤花盆”,
在輪盤內壁刷上海鹽漿,
讓鹽在金屬表面結成晶殼,像給傷口鍍上一層光。
接著,她把人造雨倒進輪盤,
水與鹽相遇,發(fā)出細微的“嘶嘶”聲,
像一場被壓縮的海浪。
最后,她把“汽水”抱進輪盤,
貓爪踩過鹽水,留下一朵朵梅花印,
像把一只貓變成一片會走路的綠蘿葉。
她給這件作品取名:《鹽與貓的陽臺》。
16:30 銹紅·白敬亭
白敬亭的空手:
一塊廢棄的站臺指示牌、一瓶鐵銹漆、
一支壞掉的激光筆、一包碎鏡片、
還有一瓶從LOST BAR帶回來的冰美式空瓶。
他先把指示牌平放,
用鐵銹漆在上面刷出一條極細的軌道,
軌道從左上角蜿蜒到右下角,
像一條不肯直行的光。
然后把碎鏡片嵌進軌道兩側,
鏡片反射頭頂?shù)逆u絲燈,
像給一條廢路裝上兩排會呼吸的燈。
接著,他把激光筆拆開,
取出激光頭,固定在軌道盡頭,
激光打在鏡片上,反射出無數(shù)細碎的光斑,
像一場被拆散的流星雨。
最后,他把冰美式空瓶剪成兩半,
一半倒扣在軌道起點,
一半倒扣在軌道終點,
像給一條光裝上兩只不會說話的哨兵。
他給這件作品取名:《光與哨兵的陽臺》。
17:45 碰撞
沈念笙抱著“汽水”路過白敬亭的工作臺,
貓爪踩到鐵銹漆,留下一朵暗紅的梅花。
白敬亭用激光筆照向沈念笙的輪盤,
光斑落在鹽水表面,像一場被折射的雪。
兩人對視,沒說話,卻同時伸手,
指尖在光與鹽的交界處短暫交匯,
像兩條不肯命名的河流,
在凌晨三點交匯,又迅速分開。
18:00 私物封存
攝影機架上,鏡頭對準兩件作品。
沈念笙把《鹽與貓的陽臺》推進鏡頭,
貓“汽水”在輪盤里伸了個懶腰,
像在對鏡頭說“再見”。
白敬亭把《光與哨兵的陽臺》推進鏡頭,
激光頭還在閃,像在對鏡頭說“你好”。
導演喊停,鏡頭蓋上防塵罩,
兩件作品被貼上標簽:
“第35期·角色私物·封存”
標簽背面,用鉛筆寫著:
“封存的不是物品,是角色的心臟?!?/p>
19:00 宵夜
場務小胡推來一輛小推車,
車上擺著:
海鹽蘇打、冰美式、豆青T恤、銹紅抱枕、
還有一只用廢膠片折的紙飛機。
四人圍坐在棚內鐵軌上,
像坐在一列永遠不會出發(fā)的火車上。
沈念笙把紙飛機拋向空中,
飛機掠過鎢絲燈,投下一片極小的陰影,
像一片會飛的綠蘿葉。
白敬亭把冰美式倒進紙杯,
杯壁寫著“開工大吉”,
他把杯子遞給沈念笙,
杯底沉著一粒桂花干,
像一顆未爆的雷。
兩人碰杯,沒說話,卻同時抬頭,
看向鏡頭上方的鎢絲燈,
燈絲在空氣中輕輕顫動,
像一顆不肯熄滅的心。
20:00 夜戲前奏
燈光組關掉所有主燈,只留一盞鎢絲燈,
燈絲在空氣中輕輕顫動,像一顆不肯熄滅的心。
攝影機架上,鏡頭對準兩件作品,
像對準兩顆不肯命名的心臟。
沈念笙把“汽水”抱在懷里,
貓爪踩過她鎖骨,留下一朵朵梅花印,
像把一只貓變成一片會走路的綠蘿葉。
白敬亭把激光頭對準鏡頭,
光斑落在鏡頭上,像一場被拆散的流星雨。
兩人對視,沒說話,卻同時伸手,
指尖在光與鹽的交界處短暫交匯,
像兩條不肯命名的河流,
在凌晨三點交匯,又迅速分開。
21:00 零點鐘聲
場務小胡把舊鐵路時鐘撥到零點,
鐘聲“當——”一聲,像給某個章節(jié)畫上句號。
沈念笙把紙飛機拋向空中,
飛機掠過鎢絲燈,投下一片極小的陰影,
像一片會飛的綠蘿葉。
白敬亭把冰美式倒進紙杯,
杯壁寫著“開工大吉”,
他把杯子遞給沈念笙,
杯底沉著一粒桂花干,
像一顆未爆的雷。
兩人碰杯,沒說話,卻同時抬頭,
看向鏡頭上方的鎢絲燈,
燈絲在空氣中輕輕顫動,
像一顆不肯熄滅的心。
22:00 收工
導演李漠喊收工,全組鼓掌。
沈念笙把“汽水”放回輪盤,
貓伸了個懶腰,像在對鏡頭說“再見”。
白敬亭把激光頭關掉,
光斑瞬間消失,像在對鏡頭說“你好”。
兩人并肩走出棚門,
背影被路燈拉得很長,像兩條不肯閉合的∞。
站姐“小行星”最后一張照片:
兩人背影,燈絲、鐵軌、鹽、光、貓,
構成一幅未完成的油畫。
配文:“把陽臺搬進心里,然后上鎖。”
而此時,微博熱搜前十,有七條與“綠蘿私物”有關,
但兩位當事人手機靜音,
像兩粒被時間遺忘的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