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江映淮×宋知秋·少年夫妻日常
一、初逢
元嘉十七年上巳,曲水流觴。
宋知秋抱箜篌調(diào)弦未成,忽聞“撲通”一聲
江映淮被同伴推下溪,月白襕衫濕透,仍笑作揖:
“驚擾姑娘雅興。”
知秋指尖一撥,弦聲漾開,十四歲的她第一次聽見自己心跳比曲音還快。
二、青梅
此后,烏衣巷口日日相逢。
? 他翻墻遞《詩經(jīng)》,扉頁夾青梅;
? 她隔窗回箋,紙角畫小小紅豆。
柳蔭下,少年并肩刻字:
“映淮知秋,同偕白首?!?/p>
刻痕年年被雨水沖淡,又被他們年年加深。
三、定情
元嘉十七年上元,燈市如晝。
江映淮提一盞雙雁燈,燈下系同心結(jié):
“待我春闈高中,便來提親?!?/p>
宋知秋把隨身銅鏡一分兩半,各執(zhí)其半——
“鏡合之日,便是婚期?!?/p>
四、初吻
元嘉十八年春,江映淮終于考中解元。
放榜那日,他翻墻進(jìn)宋府,懷里揣著一兜還沾露水的青梅。
宋知秋正在廊下試新弦,指尖一滑,“錚”地斷了。
江映淮把青梅往她懷里一塞,趁她驚呼,低頭啄在她唇角。
一觸即退,像偷到糖的小賊。
宋知秋紅了耳根,拿箜篌打他:“登徒子!”
江映淮笑得見牙不見眼:“登徒子今日有功名,可以提親了。”
五、私定終身
當(dāng)夜,江映淮把兩半銅鏡合攏,一人一半掛在腰間。
他寫:
“鏡在人在,鏡合婚成?!?/p>
宋知秋回:
“若鏡碎呢?”
江映淮提筆添一行:
“那便歲歲年年,用新鏡補(bǔ)舊鏡,補(bǔ)到白頭?!?
六、小別勝新婚
江映淮赴京春闈,三月不得歸。
宋知秋每日在庭前種一株紅豆,并寫小箋藏于豆莢:
“一豆一日思,一箋一回信?!?/p>
江映淮回京后,把豆莢串成一條手繩,戴在腕上,
上朝也舍不得摘,被同僚笑作“相思豆侍郎”。
七、成婚夜
紅燭高燒,新房設(shè)在西樓。
江映淮挑開喜帕,宋知秋羞得用團(tuán)扇遮臉。
他拿扇柄輕敲她額頭:“娘子,扇子拿反了?!?/p>
說罷,俯身親在她扇骨后的指尖。
窗外,一彎新月正滿。
八、婚后日常
1. 早起
江映淮練劍,宋知秋研墨。
劍風(fēng)掃落桃花,她拿花汁給他畫眉,
畫歪了,他就頂著“桃花眉”去上朝,
被御史彈劾“儀容不整”,他笑回:“閨房之樂,不足為外人道?!?
2. 午后
宋知秋午睡,江映淮偷折柳枝撓她腳心。
她癢醒,反手把柳枝編成戒指套他指上:
“套住了,跑不了?!?
3. 夜讀
江映淮夜讀公文,宋知秋偎在他懷里撥箜篌。
讀到“雁字回時”,她故意彈錯一個音。
他抓住她手指:“彈錯要罰?!?/p>
罰什么?
一個綿長而甜的吻,直到燭芯爆花。
九、后來
史書沒寫的后來,是他們偷偷補(bǔ)上的:
? 江映淮偷偷把兩人的名字刻在曲水流觴的柳根下;
? 宋知秋把第一次合奏的箜篌弦藏在枕下,夜夜枕著入眠;
? 每年上元,他們提一盞雙雁燈,燈上題:
“映淮知秋,歲歲同游?!?
——若正文是刀山火海,
那番外便是火海之后,一盞春燈,照見少年最溫柔的余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