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時節(jié)的京城,細(xì)雨沾濕了官宅的青瓦。錦雀帶著雁初在后院采新茶,竹匾里的茶葉沾著水珠,散發(fā)著清冽的香氣——這是去年從蘇州帶來的茶種,如今在京城的土壤里扎了根。
“爹爹說,外婆也愛喝這樣的茶?!毖愠貂谥_夠茶枝,袖口沾了些茶沫,像只剛啄過嫩芽的小雀。錦雀替她擦掉袖口的綠意,忽然看見竹籬外站著個熟悉的身影——書鋪老者拄著拐杖,身后跟著穿藍(lán)衫的少年,正是當(dāng)年蘇州書鋪的師徒倆。
“聽說蕭大人審結(jié)了舊案,特地來送樣?xùn)|西?!崩险邚牟及锶〕鰝€木匣,打開時,里面是本線裝書,封面上“楚府往事”四字筆力蒼勁?!斑@是那賬房先生的兒子整理的,”少年輕聲道,“里面記著沈夫人當(dāng)年如何設(shè)義倉、救百姓,還有……顧夫人您當(dāng)年在書鋪練字的模樣?!?/p>
雁初湊過去翻書,忽然指著插畫里的錦雀花驚呼:“和我們家的花一樣!”錦雀低頭看去,畫中少女正將錦雀花瓣夾進(jìn)書頁,鬢邊的銀簪閃著微光,竟與此刻雁初發(fā)間的樣式一般無二。
入夏后,大理寺的后院辟了塊菜園。蕭珩休沐時,常帶著雁初種青菜,小家伙的布鞋沾滿泥土,卻舉著剛摘下的黃瓜朝錦雀喊:“娘親你看,比蘇州的黃瓜胖!”錦雀坐在花架下翻那本《楚府往事》,書頁間夾著的錦雀花瓣已泛出淺黃,卻仍帶著淡淡的草木香。
“京里新開了家蘇州菜館,”蕭珩擦著汗走來,手里的帕子上繡著小小的雁形,“明日休沐,帶你和雁初去嘗嘗?”雁初立刻丟下黃瓜拍手:“要吃桂花糕!就像蘇州晚香居的那樣!”
菜館的掌柜竟是當(dāng)年晚香居的伙計(jì),看見錦雀時,眼眶忽然紅了:“夫人還記得嗎?您當(dāng)年總點(diǎn)碧螺春配桂花糕,說茶里有蘇州的春天?!彼藖淼牟璞K上,竟也印著錦雀花紋,熱水注滿時,花瓣仿佛在水中緩緩舒展。
秋闈放榜那日,書鋪少年也中了進(jìn)士。他穿著官服來謝恩,手里捧著盆錦雀花:“這是用蘇州帶來的種子種的,如今開花了,想著該送回夫人這里?!被ㄅ璧哪嗤晾锫裰鴫K小木牌,刻著“澤被鄉(xiāng)鄰”,正是蘇州義倉匾額上的字。
雁初抱著花盆不肯放,非要親手?jǐn)[在窗前。錦雀看著她踮腳擺花的模樣,忽然想起自己當(dāng)年在楚府繡房,也是這樣踮著腳,看沈夫人將錦雀花插進(jìn)瓶里。那時總覺得安穩(wěn)是奢望,如今才知,所謂安穩(wěn),不過是有人陪你種一盆花,看它從抽芽到開花。
冬雪初降時,蘇州來了位客人——正是當(dāng)年義倉的差役,如今已是義倉管事。他帶來封書信,是鄰里們合寫的,字里行間滿是牽掛:“義倉的新米又入倉了,孩子們都還記得顧夫人教的繡活,檐下的銅鈴還像當(dāng)年那樣響……”
信末附著張畫,是隔壁婦人的小兒子畫的:三間瓦房,院里有葡萄藤,穿紅襖的小女孩舉著風(fēng)箏跑,墻角的錦雀花開得正盛。雁初指著畫里的風(fēng)箏歡呼:“這是爹爹扎的白雁風(fēng)箏!”
除夕前夜,圣上賜了塊“德昭鄉(xiāng)里”的匾額,掛在官宅大門上。蕭珩站在匾額下貼春聯(lián),錦雀牽著雁初的手站在一旁,忽然看見遠(yuǎn)處的雪地里,有個小小的身影在埋東西——是雁初將錦雀花種子混著蘇州的泥土埋下,嘴里念叨著:“這樣花就知道家在哪里了?!?/p>
守歲時,狀元帶著兒子來拜年,那孩子手里拿著本《楚府往事》,纏著雁初要聽沈夫人的故事。雁初便搬來小板凳,學(xué)著錦雀的模樣講:“外婆是很厲害的人,她種的花開了滿院子,救了好多好多人……”
鐘聲敲響時,院墻外忽然傳來孩童的歌聲,唱的竟是蘇州的童謠。錦雀推開窗,看見雪地里站著許多孩子,手里都舉著錦雀花燈,像一片流動的花海?!笆遣损^掌柜的小孫子教我們唱的,”孩子們仰著頭笑,“他說這是蘇州的歌,唱了會有好事發(fā)生?!?/p>
雁初早已在錦雀懷里睡熟,發(fā)間的銀花簪上,不知何時沾上了片新摘的錦雀花瓣。蕭珩從身后輕輕攬住她們,掌心覆在錦雀的手背上,三人望著窗外的燈海,忽然聽見遠(yuǎn)處傳來爆竹聲,驚起檐下的鴿子,翅膀劃破夜空,留下點(diǎn)點(diǎn)星火。
“你看,”蕭珩輕聲道,“無論在哪里,只要心里裝著念想,哪里都是家?!卞\雀低頭看著雁初熟睡的臉,又望向案上的《楚府往事》、窗臺上的錦雀花、墻上的“德昭鄉(xiāng)里”匾額,忽然明白,所謂歸巢,從不是停在某個地方,而是讓愛與溫暖像錦雀花的種子,落在哪里,就在哪里開出新的希望。
窗外的雪漸漸停了,第一縷晨光落在錦雀花瓣上,折射出細(xì)碎的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