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微熹,弘時如往常一般,與胤禛并肩踏入宮門。
他自四歲起便由胤禛親自啟蒙,六歲時又與其他堂兄堂弟一樣,進入紫禁城尚書房上課。
康熙重視教育,還特意延請了名臣碩儒為這群孩子授課。
推開尚書房厚重的木門,吱呀一聲,弘時敏銳地察覺到,今日這里少了往日劍拔弩張的氛圍。
往昔,太子庶長子弘皙和直親王嫡長子弘昱總因父輩恩怨,在課堂上分庭抗禮,課業(yè)之爭更是寸步不讓。
如今,兩位阿哥隨同被圈禁的父親一道,已被軟禁多時。
如此尚書房的整個氛圍都平和下來了。
弘時恭敬地向在座的皇叔和堂兄堂弟們一一問安,對方也向他拜回。
禮畢之際,夫子恰好邁步入內,鞋底與青磚地面發(fā)出輕微的摩擦聲。
弘時見狀,領著自己的伴讀和哈哈珠子快步走向座位,待眾人向夫子行過禮后,夫子清了清嗓子,開始抽查前日布置的功課。
弘時坐在靠窗的前排位置,身姿端正,神情專注。
夫子走到他跟前,翻開書頁,手指輕撫著黑灰色的胡須,微微點頭,隨后便移步往后走去。
弘時溫和地笑著,看夫子檢查他的課業(yè)。
弘時表面上溫和謙遜,與阿瑪胤禛的冷峻大相徑庭,且在尚書房中與諸位皇叔堂兄弟關系融洽。
這情形令康熙及胤禛的兄弟們嘖嘖稱奇——畢竟胤禛的人緣素來不佳,但弘時卻在尚書房廣受好評。就連本應因其阿瑪立場而疏遠他的弘昱,都對這個堂弟頗為喜愛。
與胤禛不太對付的胤禟曾在公開場合冷哼道:“歹竹出好筍?!?/p>
這話傳到康熙耳中,胤禟就被康熙斥罵一頓。
畢竟,若胤禛是“歹竹”,那康熙作為胤禛的父親算什么?他自己及其一眾兄弟又算什么?這不是連自己一起罵了進去嗎?
回歸正題:
夫子檢查完課業(yè)后,命眾人讀書一百二十遍,且須搖頭晃腦。
讀書一百二十遍對弘時來說不難,而且樂在其中,讀書、上課都可以加文才,為此弘時更努力了。
至于搖頭晃腦?
弘時雖覺此舉多余,但也只得依言行事。他心中暗忖,讀書便是讀書,何需這般形式?然而,他依然朗聲誦讀,字字清晰而有力。
夫子聽見弘時的聲音,眼角不自覺地露出幾分滿意之色。
他心中明白,弘皙阿哥和弘昱阿哥偶爾也會懈怠,而弘時卻始終如一,從不懈怠。
每月考察時,弘時卻總在弘皙阿哥與弘昱阿哥之后,未必沒有藏拙的意味。
夫子滿意弘時不是沒有道理的。畢竟,哪個老師不喜歡聽話懂事、成績出色且不惹事的學生呢?
但當眾人齊聲誦讀時,早朝已畢的康熙靜悄悄地出現(xiàn)在窗外。他帶著梁九功,透過紙糊的窗戶觀察屋內的動靜。雖視線有些模糊,但仍能分辨誰在偷懶,誰更專注。
其他人都未曾察覺異常,唯獨弘時透過窗紙隱約看到一個醒目的金色名字穿模顯現(xiàn),便知康熙正站在外面。
他心思一轉,立刻加大音量,讀得更加投入,仿佛要將自己的誠意透過窗紙傳達到康熙耳中。
夫子其實早已看到康熙的身影,剛要跪下行禮,卻被康熙抬手制止。
康熙佇立片刻,聽了一會兒,隨后轉身離去,仿佛此次前來不過是心血來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