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. 童年的彈珠
整理舊物時翻出個鐵盒,里面裝著五顏六色的彈珠。有透明的、帶花紋的,還有顆最大的玻璃彈珠,是小時候贏來的“寶貝”。突然想起蹲在地上和小伙伴玩彈珠的日子,陽光照在彈珠上,亮閃閃的,輸了哭贏了笑,簡單又開心。原來童年的快樂,就藏在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里。
33. 冬天的烤紅薯
冬天的街頭,烤紅薯的香味總勾人。阿伯推著鐵皮爐,掀開蓋子,白汽裹著甜香冒出來,紅薯烤得焦焦的,掰開后瓤是橙紅的,燙得直搓手也舍不得放。小時候總吵著要吃,媽媽買一個,掰一半給我,自己吃另一半,說“我不愛吃甜的”。原來烤紅薯的暖,一半在手里,一半在媽媽的“不愛吃”里。
34. 學(xué)會“愛自己”
曾總想著討好別人:怕朋友不開心,怕同事不滿意,怕家人失望。后來才懂,不愛自己的人,怎么愛別人?愛自己是:餓了就吃,累了就睡,不喜歡就拒絕;是允許自己犯錯,允許自己不完美,允許自己偶爾偷懶。愛自己不是自私,是知道你值得被愛——先愛自己,才能被世界溫柔以待。
35. 街角的花店
街角的花店總開著。玫瑰紅得熱烈,百合白得干凈,向日葵黃得耀眼,每天都有新花來。老板娘總笑著說“今天的玫瑰很新鮮”,給花噴水時,眼里有光。有人買花送愛人,說“紀念日快樂”;有人買花送朋友,說“謝謝你”;有人買花給自己,說“我很好”。原來花不只是禮物,是說不出口的心意。
36. 舊唱片里的回憶
爺爺?shù)呐f唱片機放在書房,放張老唱片,音樂慢悠悠地飄出來,是他和奶奶年輕時愛聽的歌。奶奶曾說,他們第一次約會,就聽的這首歌,爺爺還跑調(diào)跟著唱。如今爺爺走了,奶奶總坐在唱片機旁,聽著歌發(fā)呆,偶爾笑一下,像想起了什么。原來有些歌,不是用來聽的,是用來記人的。
37. 春天的薺菜
春天的薺菜是自然的饋贈。媽媽總帶著籃子去郊外,蹲在田埂上挖,薺菜貼著地面長,帶著白絨毛,得仔細找?;丶蚁锤蓛?,做薺菜餃子,咬一口,鮮得很,帶著土味和春天的香。小時候總嫌挖菜麻煩,如今才懂,那不是薺菜,是媽媽的心意——她想讓你嘗嘗春天,就親手為你挖、為你做。
38. 獨處時的自由
一個人住后,才懂獨處的自由??梢园胍怪竺妫挥门鲁车絼e人;可以把音樂開大聲,跟著唱跑調(diào)也沒關(guān)系;可以窩在沙發(fā)上看電影,哭到抽噎也不用掩飾。獨處時,你可以完全做自己,不用顧及任何人的眼光。原來自由不是沒人管,是有勇氣做自己。
39. 老掛鐘的滴答聲
客廳的老掛鐘走了幾十年,“滴答滴答”,聲音慢卻穩(wěn),像時光在走。它看著我長大,看著爸媽變老,看著家里的團圓和離別。小時候總嫌它吵,現(xiàn)在卻覺得安心——只要它還在滴答,家就還是原來的樣子。原來老掛鐘不只是計時,是家人的見證,是家的聲音。
40. 最后的溫柔
人這輩子,會遇見很多人:有人陪你走一段,有人教你長大,有人讓你明白“愛”是什么。到最后才懂,最珍貴的不是擁有多少,是你曾被溫柔對待,也溫柔對待過別人。就像花會謝,但曾開過;雨會停,但曾滋潤過;你會走,但曾認真活過——這就夠了。
41. 圖書館的午后
圖書館的午后很靜。陽光透過玻璃窗,落在書架上,灰塵在光里跳舞。有人趴在桌上寫作業(yè),筆尖沙沙響;有人靠在沙發(fā)上看書,偶爾翻頁;管理員阿姨推著書車,輕手輕腳怕打擾人。找本喜歡的書,坐在窗邊,看累了就望窗外的樹,突然覺得:原來安靜,是最好的治愈。
42. 奶奶的鞋墊
奶奶總愛做鞋墊,花花綠綠的布拼成圖案,針腳密密麻麻。她說“自己做的鞋墊軟,不磨腳”。每次回家,她都塞給我?guī)纂p,說“備著換”。有次發(fā)現(xiàn)她手上貼著創(chuàng)可貼,才知道她做鞋墊時扎了手,卻沒說。原來鞋墊里的暖,是奶奶的疼,怕你走再遠的路,都不覺得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