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的陽光透過梧桐樹葉,在八中的校園里灑下斑駁的光影。新學期伊始,校園里洋溢著久別重逢的喧鬧與活力。然而與往年不同的是,高二的學生們面臨著文理分科后的重新分班。
沈悅站在公告欄前,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。周圍擠滿了尋找自己名字的同學,各種反應層出不窮——有歡呼雀躍的,有失望嘆氣的,有急忙尋找好友下落的。
“悅悅!我找到你了!”路遙興奮地拉著她的手臂,“你在文科一班!我在文科二班,就差一個數(shù)字!”
沈悅松了口氣,繼續(xù)在名單上尋找其他朋友的名字。沐磊和許炎果然都分到了理科三班,趙琳在文科四班,張佳佳在理科一班...
“還好嗎?”沐磊不知何時出現(xiàn)在她身后,“我們在不同樓層了?!?/p>
許炎也湊過來,“理科班在三樓,文科在一樓。以后見面都得上下樓了?!?/p>
路遙有些失落,“還以為能繼續(xù)同班呢...”
沈悅拍拍她的肩,“不同班也能天天見面啊。課間、午休、放學后,又不是見不到了?!?/p>
這時趙琳也找到了自己的班級,走過來時表情復雜:“我在四班,跟你們都不在同一層?!?/p>
沐磊開朗地笑笑,“那正好啊,每層樓都有熟人,串門方便!”
大家說笑著走向各自的新教室,但空氣中彌漫著一絲難以言喻的疏離感。
文科一班的教室布置與高一時期并無太大區(qū)別,但氛圍明顯不同。班里大多是文科優(yōu)勢的同學,女生比例明顯增高。讓沈悅驚喜的是,李文社長也在這個班。
“沒想到能同班?!崩钗耐仆蒲坨R,“以后推理社活動更方便討論了?!?/p>
班主任是熟悉的語文趙老師。她微笑著迎接新同學,“歡迎大家來到文科一班。文理分科不是分隔,而是為了更好地發(fā)揮每個人的特長。希望今后兩年,我們能共同進步?!?/p>
第一堂課是數(shù)學,令大家意外的是,楚老師依然是他們的數(shù)學老師。
“別以為選了文科就能逃避數(shù)學,”楚老師一進門就給了個下馬威,“高考數(shù)學占比不變,文科生更要靠數(shù)學拉開差距!”
路遙在課間跑來訴苦:“完了完了,楚老師還是這么恐怖!我還指望文科班能輕松點呢!”
沈悅好笑地看著她,“早就告訴你數(shù)學逃不掉的。”
午休時,四人小組照常在老地方集合——教學樓后的長椅。沐磊和許炎從三樓跑下來,氣喘吁吁。
“理科班簡直不是人待的!”許炎夸張地抹汗,“一上午物理化學連堂,腦子都要炸了!”
沐磊點頭,“而且男生太多了,教室里全是汗味?!?/p>
路遙平衡了些,“看來文科班還是有好處的嘛。”
沈悅注意到沐磊似乎有話想說,但最終只是笑了笑。
接下來的幾天,大家逐漸適應了分班后的生活。雖然不能像以前那樣時時刻刻在一起,但課間十分鐘的相聚反而顯得更加珍貴。
周五的推理社活動是分班后第一次全員集合。蕭山看著明顯成熟了些的社員們,難得地開了個玩笑:“文理分科了,以后推理社討論會不會出現(xiàn)派系斗爭???”
李文推推眼鏡,“正好可以優(yōu)勢互補。文科生擅長語言分析和邏輯推理,理科生擅長科學技術和實證思維?!?/p>
這次活動分析的是一個網(wǎng)絡詐騙案例。果然,文理科生的思維差異顯現(xiàn)出來:文科生更關注嫌疑人的心理動機和語言破綻,理科生則聚焦于技術手段和證據(jù)鏈。
沈悅敏銳地注意到,“其實這個案子需要文理結合。既要分析聊天記錄中的語言特征,又要追蹤IP地址和資金流向?!?/p>
蕭山贊許地點頭,“說得對?,F(xiàn)實中的案件偵破需要多學科知識。所以不管你們選文還是選理,都要拓寬知識面,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學科?!?/p>
活動結束后,大家聊著天走出活動室。沐磊故意落后幾步,和沈悅并肩而行。
“其實...”他猶豫著開口,“我有點后悔選理科了?!?/p>
沈悅驚訝地看著他,“為什么?你不是一直想考警校嗎?”
“是想考警校,但...”沐磊踢開腳邊的小石子,“現(xiàn)在每天都是物理化學,很少有機會像以前那樣討論案例了。有時候覺得,可能文科更適合我?!?/p>
沈悅思考片刻,“還記得蕭叔叔說的話嗎?不管學文學理,都能成為好警察。重要的是保持對正義的熱情和敏銳的思維?!?/p>
沐磊笑了笑,“也是。可能就是剛開始不適應吧?!?/p>
這時路遙和許炎追上來,“偷偷聊什么呢?是不是在說我們壞話?”
沈悅和沐磊相視一笑,“在說某人的數(shù)學作業(yè)還沒寫完?!?/p>
路遙頓時哀嚎,“別提了!楚老師布置的那道題簡直變態(tài)!”
分班后的第一個周末,大家約著去圖書館學習。不同于以往的是,現(xiàn)在可以文理互補:文科生幫理科生補語文英語,理科生幫文科生補數(shù)理化。
“沒想到趙琳生物這么好,”許炎驚訝地看著她解的題,“這思路太清晰了!”
趙琳有些得意,“初中時參加過生物競賽。雖然選了文科,但理科底子還在?!?/p>
沐磊則對沈悅的歷史筆記贊嘆不已,“這時間軸整理得太棒了!比教材清楚多了!”
學習間隙,大家聊起未來的打算。讓人意外的是,趙琳想考傳媒大學,“我想當法制節(jié)目主持人,既能用上文科學的知識,又能關注司法公正。”
李文打算報考刑警學院,“我叔叔是警察,從小就受影響。”
路遙還在糾結,“我想學法律,但又怕太難...”
許炎捅捅沐磊,“你呢?警校夢不變?”
沐磊點頭,“不變。只不過現(xiàn)在覺得,也許可以先學文理綜合的專業(yè),打好基礎?!?/p>
夕陽西下時,大家收拾書包準備回家。走出圖書館,初秋的晚風已有涼意。
“其實分班也沒那么可怕,”路遙突然說,“雖然不同班,但我們還是我們?!?/p>
許炎摟住沐磊的肩,“沒錯!友情又不會因為分班就消失!”
沐磊看向沈悅,眼神溫暖,“是啊,重要的是心在一起?!?/p>
走在回家的路上,沈悅回想這一周的點點滴滴。分班確實帶來了變化,但也帶來了新的可能。不同的班級,不同的朋友,不同的視角,這些都讓她的世界變得更加廣闊。
手機震動,是沐磊發(fā)來的消息:“下周籃球社招新,來看我打球?”
沈悅微笑著回復:“一定到。”
夜空中的星星格外明亮,仿佛在注視著這群少年的成長。分班只是人生無數(shù)分別與重逢中的一個小小插曲,而對沈悅和她的朋友們來說,真正的故事才剛剛開始。
在嘉義市這個舞臺上,他們正在學習如何在不同中尋找相同,在分離中保持聯(lián)結。這或許就是成長最寶貴的課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