玄武門之變已過數(shù)月,長安漸漸從動蕩中恢復(fù)。坊市重開,百姓重歸生計,卻仍時常在茶肆酒樓議論當日血戰(zhàn),嘆兄弟相爭,感世事無常。
此時的朝堂,卻風(fēng)云激蕩。高祖李淵漸居后位,軍國大事皆由李世民決斷。群臣心知,帝位遲早易主。
??
終于,在武德九年六月,李淵正式禪位。
太宗李世民登基,號令天下。
即位大典當日,承天門外鼓角齊鳴,文武百官皆齊聚朝堂。長安街頭萬人空巷,百姓夾道焚香,齊聲高呼「萬歲」。
李世民身披龍袍,神采煥然,步上御座,目光中卻隱隱帶著從血戰(zhàn)中走出的銳意與沉重。
「自今日起,朕為大唐之主。然大唐非一人之天下,而是天下人共之。朕,當與卿等共建盛世!」
聲音回蕩,群臣齊呼「吾皇萬歲」。
??
大典后的封賞,尤為矚目。
功臣將相依次受封,或列侯,或進爵,皆各得其所。
而當內(nèi)侍宣讀到「蘇文通」之名時,滿朝皆愕然。
「冊封蘇文通,拜為丞相,賜號『文相』,參掌朝政,輔佐帝業(yè)!」
殿中一時靜默,文武百官互相對望。
這位來歷神秘的書生,原本僅以軍師身份隨侍左右,如今竟一躍而居百官之首!
有人不忿低語:
「不過一介書生,竟凌駕于眾臣之上?」
亦有人心知肚明:
「玄武門之變?nèi)魺o此人謀劃,世民殿下何能如此干凈利落?」
李世民抬手,止住喧嘩。
「文通之才,卿等有目共睹。無論韜略、政術(shù),皆為當世無雙。朕登基以來,欲立太平盛世,若無此人為輔,恐難成矣?!?/p>
語氣堅決,群臣無人敢再多言。
蘇文通在殿前緩緩行禮,神色平靜。
「臣蘇文通,受命于天子,必竭心盡力,以文道輔政,以筆墨鎮(zhèn)國,不敢有負。」
此一拜,不僅是對李世民的承諾,更是對歷史的承擔(dān)。
??
大典后,李世民設(shè)宴于凌煙閣,宴請群臣。
酒過三巡,世民舉杯向蘇文通,語氣鄭重:
「文通,今日之位,非僅因你助我奪得天下,更因我知你心懷蒼生。朕要的是開創(chuàng)一個盛世,而非僅僅坐在龍椅之上。這一點,你我同心?!?/p>
蘇文通舉杯,與之對飲,眼神卻深遠望向殿外夜空。
盛唐,將由此始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