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飛首戰(zhàn)告捷,名聲震動朝野。百姓歌頌,軍士信服,朝廷亦不得不倚重。宋高宗下詔,命其統(tǒng)軍北伐,以圖恢復中原;另調(diào)韓世忠回朝,坐鎮(zhèn)禁軍統(tǒng)領(lǐng)之位。
軍令既下,岳飛日夜操練,誓師之日,他立于軍門之外,高舉長槍,聲如洪鐘:
「諸君!河山破碎,宗廟蒙塵。吾等今日,不為富貴,只為雪恥!此去北伐,不破金虜,誓不還軍!」
三軍響應,士氣如虹。
??
蘇文通此時隨軍而行,觀察其營中士氣,心中暗嘆。這支軍隊,并非僅靠嚴軍紀律維系,而是由岳飛的志氣凝聚。
然而,當軍報接連傳至臨安,高宗與秦檜卻漸漸生出憂懼。
「岳飛軍功日盛,聲望漸隆,若其北伐成功,朕又當如何安處?」高宗在后宮低聲問道,眉宇間滿是憂色。
秦檜俯首而笑,聲音冷冽:
「陛下憂慮甚是。岳飛誓師雖好,然其志太盛,若真收復中原,恐不利于社稷安穩(wěn)。臣以為,宜以羈縻為上?!?/p>
高宗沉默良久,只重重點頭。
——
于是北伐雖行,卻多有羈絆。詔令頻頻,時而催促,時而止步。軍需不繼,糧餉難給,岳飛每次受命北進,往往未能久持,便被召還。
某夜,軍帳之中,岳飛眉頭緊鎖,長嘆不已。見蘇文通在側(cè),便直言道:「文通兄!國恥未雪,敵騎橫行,吾心如焚。然上命多變,軍行受制。此番北伐,恐難以盡展。」
蘇文通靜靜凝望燭火,淡然道:「岳公勿憂。世間大業(yè),非一朝一夕。朝廷或多疑慮,然人心所向,終不容阻。你所立之志,已非一人可奪?!?/p>
岳飛沉吟,忽而一拍桌案,目光如炬:「若真至臨安羈絆難解,我便以一腔熱血,寫在沙場之上!」
蘇文通聞言,心中卻暗生一抹憂慮。
??
同時,韓世忠亦聞之,于蘇文通行至臨安之夜,與蘇文通對酌,感慨道:
「岳飛鋒芒太盛,終究難免被忌。文通兄,你我皆知,北伐之路恐不止于金兵,更有內(nèi)廷之阻?!?/p>
蘇文通舉杯輕飲,長嘆道:「世忠兄,這便是他命中之難關(guān)?;蛟S,這一役不止是刀兵的試煉,更是人心與天命的試煉?!?/p>
夜風徐來,燭火搖曳,照出二人深沉的面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