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安的街巷,表面依舊熱鬧。市井喧嘩,酒旗飄揚,商旅往來不絕。然而暗潮卻在宮廷與軍營之間涌動,壓得人心沉重。
秦檜黨羽的奏折日益頻繁,有的指岳家軍擅自征調(diào)糧餉,有的誣其收納降卒不報,更有人暗示「飛將軍功高震主」。一紙紙折子,如同密集的暗箭,直射向岳飛。
蘇文通察覺到這股陰風(fēng),便開始周旋。
他先至兵部,與舊識低聲議論:「岳家軍調(diào)糧,皆因前線急迫,若文官誣指,恐寒將士之心。此等折子,若直上,必生誤會。不若緩行,待詳查明白再奏?!?/p>
兵部官員本對岳飛心存敬仰,遂被他勸下。
又至樞密院,他輾轉(zhuǎn)游說,言辭中巧妙帶出「岳家軍雖盛,然若失節(jié)制,必亂于內(nèi);若無制衡,國祚難安」——既肯定岳飛之功,又安撫朝堂之憂。這一番話,使幾名中立大臣暫緩了對岳飛的質(zhì)疑。
然而,蘇文通心知,這樣的周旋不過飲鴆止渴。秦檜的手,伸得更深。
——
某夜,蘇文通獨自一人行至臨安城外。遠(yuǎn)處燈火漸淡,只有山風(fēng)如嘯。
他立于城墻之上,長嘯一聲。聲音隨風(fēng)而去,卻無人能聽懂其中沈痛。
「若要破此局,非僅言辭游說可成?!?/p>
他望向北方,那片未復(fù)的山河,心中已有念頭。
——
翌日,他密會岳飛。
「將軍,秦檜之勢,短期難撼。若坐等,則終有一日網(wǎng)羅合攏。此局之破,在于兵,不在于言。」
岳飛沉默片刻,低聲道:
「你是說……先布后解?」
蘇文通點頭,神情堅定:
「正是如此。若能以兵力自證清白,以民心昭示忠誠,則秦檜之言盡為笑談??上В说离U而難行,須將軍慎之又慎?!?/p>
岳飛目光如炬,緩緩道:
「我一生所愿,唯在還我山河。既然世局將我推至此地,便只能迎之。」
二人對視,皆知這一步將牽動天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