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安宮闕,依舊歌舞升平。高宗端坐御座,卻時(shí)時(shí)心驚。金人南望,邊境烽煙未息,而宮中更有暗潮洶涌。
岳飛班師歸來,雖未得重用,卻因民心擁戴,名聲反而更加熾烈。臨安街頭,百姓見之皆呼「岳元帥」,孩童涂抹粉墻,寫滿「還我河山」四字。這等聲勢,令秦檜心頭如芒在背。
一日夜半,秦檜密召心腹。
「岳飛歸京,百姓迎之若神。此人若久在臨安,便是我之大患。上次金牌被其巧解,如今須另尋他策。」
心腹問道:「相公之意,可是再構(gòu)羅網(wǎng)?」
秦檜冷笑:「正是。這次,須使他自陷?!?/p>
——
不久,朝堂之上忽傳金人使者欲來議和,提出苛刻條件。高宗心慌,意欲接受,卻遲遲不敢明言。秦檜便借機(jī)上奏:
「陛下,岳飛雖忠,然志在北伐,必不肯附和和議。若其堅(jiān)持反對,則可借機(jī)指其壞大計(jì);若其沉默,則可削其兵權(quán)。此謀兩全,必可去其鋒芒?!?/p>
高宗點(diǎn)頭,心中半是憂懼,半是依附。
——
消息傳至岳飛府邸,他怒而拍案。
「金人強(qiáng)取豪奪,欲我歲貢銀絹,割地稱臣,何異再辱社稷!我岳飛,斷不可受!」
韓世忠聞訊而至,朗聲道:
「將軍之憤,我亦同心。但此局險(xiǎn)惡,若直言反對,恐又墮其計(jì)。」
岳飛沉吟不語,目光不由投向一旁的蘇文通。
蘇文通微微頷首,緩緩開口:
「將軍之志,天下共知。但此時(shí)若一味剛直,正中秦檜之算。破此局,需剛?cè)岵?jì)?!?/p>
「何意?」岳飛問。
蘇文通道:
「奏疏可言:若欲和議,須先釋放我被俘之將士,退我河山之地。此乃『以戰(zhàn)求和』,非『屈辱而和』。如此一來,將軍既不違忠義之心,亦可使百姓知曉誰才是真正屈辱之人?!?/p>
韓世忠大笑:「此計(jì)妙!既表忠誠,亦逼小人現(xiàn)形?!?/p>
——
數(shù)日后,岳飛上疏,條陳十策,皆以恢復(fù)山河為首。朝堂之上,百官稱頌。高宗卻心驚,秦檜更是臉色鐵青。
「蘇文通……」秦檜咬牙暗念,「原來此人多次相助岳飛,壞我大事。若不除此人,岳飛永不倒!」
——
夜里,蘇文通步出岳府,月色如水。忽覺暗處有殺機(jī)潛動。黑影疾掠而至,刀光閃閃。
蘇文通取文道藏劍,與之相擊,火星四濺。數(shù)合之后,對方遁入夜色,臨去丟下一句話:
「蘇先生,勿再插手岳飛之事,否則必墮萬劫!」
蘇文通凝立良久,心中一嘆:
「果然,秦檜已將矛頭轉(zhuǎn)向我……」
這一夜,韓世忠親來拜訪,低聲道:
「蘇兄,既然你已卷入,何不與我同心。韓某劍在在,便為岳將軍與蘇兄守此一線生機(jī)!」
二人對望,目光如火。
蘇文通緩緩伸手,與之緊握。
「既如此,從今日起,我們便共守中原忠義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