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,金鑾殿上,晨曦透過高窗,落在冰冷的地磚上,卻驅不散彌漫在朝堂之上的緊張氣氛。昨日太子一黨突然發(fā)難,舉薦平寧王世子蕭知珩督軍邊關,其用意昭然若揭,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將是一場針對平寧王府的絕殺。許多人或同情、或幸災樂禍地等待著蕭知珩的反應是驚慌失措地推拒,還是無可奈何地認命?
皇帝高踞龍椅,面色沉靜,看不出喜怒,目光掃過下方垂首而立的蕭知珩,緩緩開口,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:“邊關軍情緊急,需得力之人前往督軍提振士氣。昨日所議,舉薦平寧王世子蕭知珩者眾。知珩,你……意下如何?”
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蕭知珩身上。太子一派的官員嘴角已忍不住微微上揚。
然而,出乎所有人意料,蕭知珩并未露出絲毫怯懦或推諉。他深吸一口氣,猛地抬起頭,上前一步,動作干脆利落,拱手朗聲道:“陛下!臣,蕭知珩,愿往!”
聲音清朗堅定,回蕩在寂靜的大殿中,讓不少準備看笑話的人愣住了。
皇帝眼中閃過一絲極細微的訝異,但很快掩去,只是微微頷首:“哦?你可知邊關苦寒,戰(zhàn)事兇險,非同兒戲?”
“臣知道!”蕭知珩挺直脊背,目光灼灼,不再是往日那副閑散模樣,眉宇間竟透出一股從未有過的堅毅和銳氣,“正因兇險,才更需有人前往!臣雖不才,自幼亦習弓馬,讀兵書,常恨不能為國效力,上陣殺敵!如今邊關告急,太子殿下與諸位大臣舉薦于臣,是信任,亦是責任!臣豈能因懼險而推辭,置國家安危于不顧?臣請陛下允準,許臣前往邊關,必竭盡全力,督促將士,抵御外侮,揚我國威!”
這一番話擲地有聲,大義凜然,完全顛覆了眾人對這位世子往日只知風花雪月的印象。就連龍椅上的皇帝,看著自己這個仿佛一夜之間脫胎換骨的侄子,目光中也多了幾分審視和探究。
太子站在前列,袖中的手微微攥緊,眉頭幾不可查地蹙了一下。蕭知珩的反應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料。這不像被迫赴死,反倒像是……主動請纓?
就在這時,沈振恪洪亮的聲音響起,打破了短暫的沉寂:“陛下!世子殿下忠勇可嘉,實乃國朝之幸!臣愿附議!世子殿下雖年輕,然銳氣正盛,若有老成持重之將從旁輔佐,必能如虎添翼,克敵制勝!臣不才,愿向陛下舉薦數位曾在北境效力、熟知地理軍情的將領,助世子一臂之力!”
沈振恪這番話,看似支持太子舉薦,實則巧妙地將重點從“蕭知珩行不行”轉移到了“如何能讓蕭知珩更好地上陣”,并且順勢塞入了“自己人”。這是昨夜他與蕭知珩、沈清宴議定的關鍵一步,不是硬抗,而是順勢接招,并偷梁換柱,將太子的“死局”轉變?yōu)樽约旱摹盎钇濉薄?/p>
皇帝目光在蕭知珩堅毅的臉龐和沈振恪沉穩(wěn)的神情間流轉片刻。他深知太子與平寧王府的齟齬,也明白邊關確實需要可靠之人,蕭知珩此番主動請纓,雖出乎意料,但其態(tài)度和沈振恪的及時補位,卻讓這件事看起來可行了許多。
沉吟片刻,皇帝終于開口,聲音沉穩(wěn):“準奏。”二字落下,一錘定音。
“封平寧王世子蕭知珩為北境督軍使,賜節(jié)鉞,三日后啟程,前往邊關督戰(zhàn),提振軍心,協(xié)防邊務?!被实鄣哪抗饴湓谑捴裆砩希瑤е唤z不易察覺的期許和警告,“望你不負朕望,不負國恩。”
“臣,領旨!謝陛下隆恩!定當竭盡全力,萬死不辭!”蕭知珩跪地接旨,聲音鏗鏘有力。
他抬起頭時,目光恰好與轉過身來的太子對上。太子的眼神復雜難辨,驚疑、審視,還有一絲計劃被打亂的不悅。蕭知珩卻只是極快地、幾乎難以察覺地勾了一下嘴角,那弧度里沒有往日的嬉笑,只有冰冷的戰(zhàn)意和一絲嘲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