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
陳舒所住的文興社區(qū)大部分住著的都是一些老人,所以環(huán)境安靜祥和,余念跟著劉耀文走訪了小區(qū)物業(yè)和幾家鄰居。
直到走訪到一位陳舒同樓的阿姨,才得到了有用的線索。
阿姨“小舒人特別好,就是太內(nèi)向害羞了,前陣子好像有個維修工在小區(qū)門口那里堵過她兩次,說什么她耳朵長得有福氣,嚇得她那幾天都繞道從側(cè)門走?!?/p>
劉耀文“您記得修理工有什么明顯特征嗎?或者他開了什么車?有什么工具?”
劉耀文幾乎一瞬間就抓住了重點,順著阿姨的話詢問。
阿姨“沒什么明顯特征……就穿著灰藍色的工裝吧?開一輛有點舊的小面包車,車里好像很多工具……具體什么樣我也沒看清?!?/p>
余念依舊跟在劉耀文身后默默記錄,筆尖在“灰藍色工裝”旁邊打了個問號,與咖啡館提到的“工具包”聯(lián)系起來。
隨后他們又去了第五位受害者,文秘王倩生前常去的幾家書店,走訪過程大同小異,得到的答案是王倩同樣性格文靜,喜歡安靜的氛圍。
一家書店店員模糊地記得,似乎有個顧客曾和王倩搭過話,但具體內(nèi)容記不清了,只隱約覺得那人“手指挺靈活的,不像干粗活的”。
手指靈活? 余念記下這一點,這可能與精準切割的手法有關(guān)。
跑了一下午,線索零碎,但都隱隱指向一個與“工具”“藍色”“工裝”相關(guān),并對女性耳朵有特殊注意力的男性。
傍晚時分,車內(nèi)氣氛不再像出發(fā)時那么僵硬,劉耀文雖然依舊話不多,但偶爾會主動和余念確認一兩個記錄細節(jié)。
劉耀文“今天這些信息很有價值,‘耳朵’、‘工具’‘藍色’‘工裝’……這些點都能串起來?!?/p>
劉耀文看著窗外流逝的街景,像是在自言自語,卻又像是在對余念說。
余念“嗯。”
余念輕聲應(yīng)道,合上了手中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。
余念“而且兇手選擇的受害者,似乎都是性格偏內(nèi)向、常在固定安靜場所活動的女性,這樣更容易觀察和接近,也不容易引起劇烈反抗?!?/p>
她的聲音依舊軟軟的,但分析得冷靜而切中要害。
劉耀文有些驚訝地側(cè)頭看了她一眼,他沒想到這個看起來只會記錄的小姑娘,居然在默默地做著整合分析,而且思路完全清晰。
他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正視這個被隊長硬塞過來的“拖油瓶”,她似乎并不像看起來那么簡單。
至少,有著這份沉穩(wěn)和敏銳的洞察力,不像個純粹的新人。
劉耀文“回去吧,把線索整理后匯報給丁哥。”
余念點點頭,將筆記本抱在懷里,目光投向窗外。
夕陽給她柔和的側(cè)臉鍍上一層暖光,看起來依舊人畜無害,但那雙眼睛里,卻閃爍著專注而堅韌的光芒。
走訪結(jié)束,但真正的拼圖,才剛剛開始。
-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