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臥兒帝國,作為中世紀印度最后的輝煌篇章,亦是這片大地在淪為殖民地前的一聲壯烈怒吼。本書將徐徐展開其百年滄桑的畫卷,而在這之前,若要真正理解這一帝國的淵源,便需先追溯它的根基所在——那曾經(jīng)叱咤風云的帖木兒帝國。
1336年,一個注定不平凡的生命降臨在撒馬爾罕以南的渴石城。他并非蒙古人的后裔,而是流淌著突厥血脈的天之驕子。他的家族扎根于河中地區(qū),世代為貴族,掌控著渴石的土地與命運。在這片廣袤而富饒的疆域上,帖木兒的名字尚未被世人傳頌,但那一方土地早已刻下了他家族的榮光與權勢,也為他未來的傳奇埋下了伏筆。
當時,雖然河中地區(qū)是一個蒙古國,實際上卻是突厥聯(lián)邦,通知這里的是擁有才華的迦滋罕,在它的推動下,河中地區(qū)再次開始對中亞地區(qū)產生巨大影響,不過,1357年,他被暗殺了,河中地區(qū)再次處于無政府的混亂狀態(tài),1358年,他的兒子阿布達爾赫被帖木兒的叔叔哈吉,還有另外一個叫巴顏的突厥貴族驅逐出去,不過,兩個人并不能掌控河中的局勢,與此同時,迦茲罕的孫子迷里忽辛成為阿富汗境內的一個重要君主,它的領地包括喀布爾,巴里黑,昆都士和巴達克山,在河中王國中,這是一個重要的封建格局,國家,這個時候,統(tǒng)治這伊犁地區(qū)的察合臺國王禿忽魯帖木兒趁著混亂入侵了河中地區(qū),在他的統(tǒng)治下,重新恢復了原來的察合臺國,哈吉不得不逃往呼羅珊地區(qū)
帖木兒是一個極其聰慧的人,年僅二十五歲便已深諳權謀之道。他知道,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——可以通過合法手段繼承叔叔的權力,從而統(tǒng)治渴石。為了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,他迅速向入侵者禿忽魯帖木兒表示臣服。而對方也欣然接納了這位忠誠的支持者,并慷慨地應允了他的請求。然而,局勢并不如表面那般平靜。就在帖木兒暫時離開期間,哈吉趁虛而入,與自己的侄子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奪戰(zhàn)。帖木兒雖在戰(zhàn)場上屢屢得勝,但他的軍隊卻因某些原因背叛了他。面對這樣的變故,帖木兒不得不低頭,公開向自己的叔叔道歉。幸運的是,哈吉選擇了原諒。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,卻又暗中給予轉機。到了1361年,禿忽魯帖木兒卷土重來,再度為帖木兒扭轉局勢。正是這場風云變幻,讓帖木兒看到了未來的曙光。
他甫一抵達,眾貴族便紛紛前來拜謁。他巧施計謀,處死了一名貴族。此舉令哈吉驚懼萬分,倉皇再度逃往呼羅珊。然而,他剛到達此地,便慘遭暗殺。帖木兒借此消除了一個對手,且名正言順地懲治了行兇者,再次成為這片土地的主宰。禿忽魯帖木兒對帖木兒頗為賞識,于是留下自己的兒子掌控此地,讓帖木兒從旁輔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