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統(tǒng)的聲音毫無波瀾,
系統(tǒng)宿主原世界文武雙全,武舉奪冠時亦曾在策論環(huán)節(jié)拔得頭籌,文科舉對宿主而言并非難事,請正視任務。
謝云戟沉默片刻。
他想起天元帝國時,在軍營的篝火旁,他曾為穗歲吟過自己寫的邊塞詩,那時她眼中閃爍的光亮,此刻想來仍覺溫暖。
只是在這個等級森嚴的世界,空有才華不行,還得有相應的身份加持,才能名正言順地出現(xiàn)在她面前。
謝云戟童生試考什么?
他撿起竹刀,指尖在粗糙的竹篾上摩挲。
系統(tǒng)童生試分縣試、府試、院試三關,考經(jīng)義、詩賦、策論。需先通過縣試,方能依次參加后續(xù)考試。
系統(tǒng)隨即傳輸了一份關于本朝科舉制度的簡要說明
系統(tǒng)宿主可利用現(xiàn)有積蓄購置教材,系統(tǒng)將提供基礎輔導。
謝云戟連夜清點了錢袋。這些天賣竹編攢下的銅板,除了交房租和買吃食,還余下五十多枚。
他記得白日路過書鋪時,一本《論語》就要二十銅板,看來得更拼命編些精巧物件換錢了。
次日天未亮,謝云戟便挑著竹籃去了早市。
他特意編了幾只用彩線裝飾的竹制書簽,上面刻著簡單的山水紋路,果然引得幾位書生爭相購買。
日頭升高時,他揣著沉甸甸的錢袋直奔書鋪,咬牙買下《論語》《唐詩選》和一本《策論入門》。
回到小院,他將竹篾堆到墻角,把書桌擦得锃亮。
鋪開泛黃的書卷,指尖過那些工整的小楷,過往在書房與兵法典籍相伴、在案前揮毫潑墨的記憶涌上心頭。
當年在軍營,他不僅研讀兵書戰(zhàn)策、苦練騎射武藝,閑暇時也常與軍中幕僚探討經(jīng)史、切磋詩賦,筆墨功夫從未落下。
傍晚編竹活時,他隨口便能背出《論語》里的章節(jié),還能順勢品評出幾分新意,就像年在軍中和同僚論策一般。
夜里點燈讀書,遇到晦澀難懂的段落,便結合自己過往的見聞細細琢磨,很快便能豁然開朗。
有次讀到"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",他忽然想起穗歲在天元帝國處理政務時的模樣。
筆尖一頓,墨滴在宣紙上暈開一小團黑影——為了她,這點事不算什么。
半月后,謝云戟的竹編攤位旁多了個小木板,上面寫著“代寫家書”。
他的字既有武將的硬朗風骨,又不失筆墨韻味,加上收費低廉,竟也招攬了不少生意。
借著替人寫信的機會,他得以練習書寫,還能從市井百姓的家常里,更深入地了解這個世界的人情世故。
這天收攤時,他路過街角的茶棚,聽見幾個秀才模樣的人在議論縣試。
xx聽說今年縣試的主考官是李御史,最看重策論里的實務見解。
xx唉,經(jīng)義背了百遍,就怕策論寫得不合心意。
謝云戟腳步微頓,默默記下"李御史""實務見解"幾個字。
回到小院,他把《策論入門》翻到關于民生、防務的章節(jié),想起自己在邊境領兵時處理過的糧草調(diào)度、軍民糾紛,心中已有了腹稿。
對于策論,他本就拿手,當年武舉論能脫穎而出,靠的就是這些實打?qū)嵉慕?jīng)驗。
油燈下,他提筆寫下第一個策論標題:《論邊地軍民互濟之策》。
筆尖在紙上沙沙游走,昔日金戈鐵馬的歲月與眼前的書卷筆墨,竟在此刻奇妙地交融在一起,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文武兼修、意氣風發(fā)的時光。
——我是累了的分割線——
作者感謝邴寶、富寶的收藏!
作者今天有點寫不動了,可能再沒更新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