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雨季的第一場雨來得急,豆大的雨點砸在書店玻璃上,濺起細(xì)碎的水花。溫詩祁剛把窗邊的舊書挪到高處,就聽見門口傳來“咚咚”的敲門聲,開門時,看見林墨抱著畫板站在雨里,頭發(fā)和衣角都濕了大半。
林墨溫姐姐,我……我想把剛畫好的書店雨景送過來。
林墨把畫板護(hù)在懷里,遞過來時,畫紙上的書店正被雨霧裹著,門口掛著的風(fēng)鈴在風(fēng)里晃,窗內(nèi)暖光映著雨痕,像蒙了層薄紗。溫詩祁趕緊拉他進(jìn)來,找了條干毛巾遞過去
溫詩祁怎么不撐傘?
溫詩祁這么大的雨多危險。
林墨擦著頭發(fā),有些不好意思
林墨出來太急,忘了帶。不過看到雨里的書店特別好看,就趕緊畫下來了,怕雨停了就沒這感覺了。
他指著畫里的角落,那里藏著個小小的身影——是之前來借《牡丹亭》的老人,正坐在窗邊喝茶
林墨我上次看見奶奶來,覺得她和書店特別配,就悄悄畫進(jìn)去了。
溫詩祁把畫掛在吧臺上方,正好對著門口的風(fēng)鈴。剛掛好,門外又傳來腳步聲,是陳越,手里提著個防水袋,里面裝著幾本書。
林墨路過書店,看見雨大,怕你們門口積水,帶了些防水墊過來。
他蹲下身,把墊子鋪在門口,又從袋里拿出本精裝的《雨巷》
林墨這本書送給書店,雨天讀正合適。
雨越下越大,巷子里的積水漫過了臺階。宋亞軒找了把舊傘,準(zhǔn)備去巷口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老人,剛走到門口,就看見修自行車的爺爺推著車過來,車后座綁著個大塑料布。
老爺爺小子,我看雨大,怕書店漏雨,帶了塊布來擋擋窗戶。
爺爺說著,就和宋亞軒一起,把塑料布釘在窗外的架子上,雨水順著布角往下淌,倒像是給書店加了層保護(hù)殼。
正忙著,蘇晚的女兒舉著把小花傘,踩著水坑跑了進(jìn)來,手里拿著個紙折的小船
“溫姐姐!我折了小船,等雨停了,我們?nèi)ハ锟诘乃疁侠锓糯貌缓???/p>
蘇晚跟在后面,手里提著個保溫袋
蘇晚這孩子非要來,說要給大家送剛煮的綠豆湯。
她把湯倒進(jìn)碗里,綠豆的清香混著雨氣飄開來,喝一口,渾身的濕冷都散了。
傍晚時,雨小了些,之前來送故事本的老人在孫女的攙扶下走了進(jìn)來,手里拿著把黑色的舊傘。
老奶奶丫頭,這把傘是當(dāng)年李奶奶送我的
老人輕輕摸著傘骨,傘面上還留著淡淡的桂花印
老奶奶那時候我來借書,突然下雨,李奶奶就把傘借給我,說‘傘是用來擋雨的,也是用來暖心的’
老奶奶現(xiàn)在我把它帶來,放在書店里,要是有人沒帶傘,就能用了。
溫詩祁把傘掛在門口的掛鉤上,旁邊貼了張紙條:“若遇雨天,可借此傘,記得歸期,更記得暖意?!崩先丝粗垪l,笑了
溫詩祁李奶奶要是知道,肯定高興。
天黑時,雨停了,巷子里的積水倒映著路燈的光,像撒了一地星星。客人們陸續(xù)離開,林墨的畫還掛在吧臺上,陳越的《雨巷》放在窗邊,老人的舊傘在門口輕輕晃。溫詩祁喝著剩下的綠豆湯,看著宋亞軒收拾防水墊,忽然說
溫詩祁今天好多人都在幫我們,卻沒來得及好好說聲謝。
宋亞軒笑著把一塊綠豆糕遞過來
宋亞軒不用急,他們知道我們記在心里。
宋亞軒你看這書店里的東西——畫、書、傘,不都是‘謝謝’嗎?
他指了指新故事本
宋亞軒我們把今天的事寫進(jìn)去,就是最好的感謝。
溫詩祁拿起筆,在本子上寫下:“夏雨打濕了窗,卻沒打濕心。一把傘,一碗湯,一幅畫,都是藏在雨里的暖。我們的故事,因這些善意,更甜了。”
窗外的月亮從云里探出來,照在門口的舊傘上,傘面上的桂花印,像是在月光下,悄悄開了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