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旦過后,新學(xué)期開始。林曉繼續(xù)在書店兼職,但現(xiàn)在有了周哲作為男友,工作變得更加甜蜜。他們一起整理書架,一起策劃活動,一起聽顧客講述他們的故事。
二月的一個寒冷下午,一位出版社編輯來到書店。他自我介紹后,說明來意:他想為陽光書店出版一本書。
陳志遠一本書?
陳老板很驚訝
陳志遠關(guān)于什么?
編輯關(guān)于這家書店本身
編輯解釋道
編輯關(guān)于發(fā)生在這里的故事,關(guān)于它如何成為社區(qū)的精神地標(biāo)。我們覺得這會打動很多人。
陳老板沉吟片刻,看向林曉和周哲
陳志遠你們覺得呢?
林曉眼睛發(fā)亮
林曉我認為很棒!我們可以收集顧客的故事,還有書店的歷史,配上照片...
周哲補充道
周哲我可以用專欄的形式寫一些章節(jié),講述書店的日常。
編輯滿意地點頭
編輯正是這個思路。如果你們同意,我們可以詳細討論。
經(jīng)過幾次會議,項目確定了。書名為《街角的陽光:一家書店溫暖一座城的故事》,由周哲主筆,林協(xié)助收集素材,陳老板提供歷史資料和指導(dǎo)。出版社還專門派了攝影師來拍攝書店的各個角落和??托は?。
工作進展得很順利。林曉驚訝地發(fā)現(xiàn),有那么多顧客愿意分享他們與書店的故事。有的人在這里遇到了未來的配偶,有的人在低谷期從這里獲得了力量,有的人通過參加讀書會克服了社交恐懼...
王奶奶講述了她如何在與丈夫常坐的位置上感受到安慰;李教授分享了他如何在書店的考古專區(qū)遇到了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;甚至那位曾經(jīng)迷茫的年輕男子也同意匿名分享他的故事,講述那本“恰好出現(xiàn)”的書如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。
收集素材的過程讓林曉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書店對人們的意義。這不僅僅是一個賣書的地方,更是無數(shù)人生的交匯點,是孤獨靈魂的避風(fēng)港,是思想碰撞的火花之地。
三月,春暖花開的時候,書稿完成了。出版社安排了首發(fā)式,當(dāng)然是在陽光書店舉行。那天店里店外擠滿了人,不僅有媒體記者,還有許多書中的“主人公”們。
陳老板在致辭時說
陳志遠這本書不屬于我一個人,它屬于每一個曾在這里駐足的人,每一個被書籍感動過的人,每一個相信故事力量的人。
首發(fā)式結(jié)束后,林曉和周哲坐在窗邊的老位置休息。夕陽西下,余暉灑進店內(nèi),給所有事物鍍上一層金色。
周哲累了嗎?
周哲問,輕輕握住林曉的手。
林曉搖頭,微笑
林曉只是覺得很幸福。你知道嗎?我來這里應(yīng)聘兼職時,根本沒想過會發(fā)生這么多事。
周哲凝視著她的眼睛
周哲有時候生活會給我們驚喜,關(guān)鍵在于我們是否準備好迎接它們。
這時,風(fēng)鈴響起,一位年輕女孩怯生生地走進來。她看起來像是高中生,背著一個沉重的書包。
林曉歡迎光臨
林曉起身招呼
林曉需要幫忙找什么書嗎?
女孩猶豫了一下
女孩我...我只是聽說這里很好。能隨便看看嗎?
林曉當(dāng)然可以
林曉微笑道
林曉每個角落都開放給你。如果有特別想找的類型,我隨時為你服務(wù)。
女孩點點頭,開始瀏覽書架。林曉看著她,仿佛看到了幾個月前的自己——迷茫但渴望找到歸屬感。
周哲走到林曉身邊,輕聲說
周哲又一個故事開始了。
林曉點頭,目光追隨著女孩的身影。她看到女孩停在了蘇雨的作品前,抽出了那本《回響》,翻了幾頁后便沉浸其中。
夕陽的最后一縷光芒穿過窗戶,照在女孩專注的臉上,照在滿滿的書架上,照在這個充滿了故事的空間里。林曉知道,無論時代如何變化,無論書籍的形式如何演變,這樣的地方永遠會被需要。因為人類永遠需要故事,需要交流,需要那些不期而遇的溫暖。
而她,很幸運能成為這個永恒故事的一部分。
窗外,街燈漸次亮起,照亮了回家的路。但對于許多人來說,陽光書店本身就是一盞明燈,在城市的角落靜靜散發(fā)著溫暖的光芒,等待著下一個需要它的靈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