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回 靈石育猴破山出 水簾洞藏親族符
東勝神洲傲來國,海中有山,喚為花果。此山乃十洲之祖脈,三島之來龍,自開清濁而立,鴻蒙判后而成。山頂之上,有一塊仙石,高約三丈六尺五寸,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;圍圓二丈四尺,合二十四氣。上有九竅八孔,按九宮八卦。蓋自開辟以來,每受天真地秀,日精月華,感之既久,遂有靈通之意。
這一日,正當春和景明,花果山上瑤草奇花不謝,青松翠柏長春。忽聞山頂仙石處一聲巨響,如裂帛,似驚雷,只見那仙石迸裂,產(chǎn)出一石卵,圓若蒲團,骨碌碌滾下山崖,直落進山澗清潭。潭水乍起金光,石卵遇水即破,從中蹦出一只石猴。
那猴落地便走,拜了四方。目運兩道金光,射沖斗府,驚動了三十三天之上的玉皇大帝。只是此時石猴懵懂,只顧著伸拳縮腿,在潭邊戲水,金光自散,倒也未曾引來天兵天將。
他生得圓眼朝天,毛臉雷公嘴,身著天然石紋所化短褐,手腳靈活異常。見山間百獸奔忙,禽鳥飛鳴,竟無師自通,學(xué)那猿猴攀援,隨那麋鹿奔跑,與狼蟲為伴,虎豹為群,獐鹿為友,獼猿為親,夜宿石崖之下,朝游峰洞之中,倒也自在。
不覺過了三五月,一日眾猴在山澗中洗澡,見那股澗水奔流不息,如白練懸空。有老猴提議:“這水不知從何處來,咱們順著源流上去,尋個源頭耍子,豈不快活?”
眾猴齊聲叫好,簇擁著石猴,順澗爬山,直至源流之處。乃是一股飛瀑,從崖頂瀉下,如銀河倒懸,聲若洪鐘。又有老猴道:“誰若有本事鉆進去尋個源頭,不傷身體,我等便拜他為王。”
連呼三聲,無人應(yīng)答。石猴在旁聽得心癢,跳將出來,高叫道:“我去!我去!”
眾猴看他身形尚小,皆笑道:“你這石猴,莫不是不知天高地厚?這般瀑布,進去怕是要成肉泥!”
石猴挺了挺胸膛,拍著胸脯道:“我自出生便在石中,怕過什么?待我去來!”說罷,他瞑目蹲身,將身一縱,徑直跳入瀑布之中。
入內(nèi)卻無水無波,反是一座鐵板橋。橋下之水,沖貫于石竅之間,倒掛流出去,遮閉了橋門。石猴定了定神,睜眼看時,只見橋那邊有座石房,房內(nèi)石鍋石灶、石碗石盆、石床石凳,一應(yīng)俱全,更有一塊石碑,上刻“花果山福地,水簾洞洞天”十個大字。
他喜不自勝,復(fù)又跳出瀑布,對眾猴道:“大造化!大造化!里面竟是個洞天福地,夠我等千百口安身!”
眾猴將信將疑,石猴便引著他們一一跳入。進了水簾洞,見那般景象,個個歡天喜地,搶盆奪碗,占灶爭床,搬過來,移過去,正是猴性頑劣,片刻不得安寧。
鬧了半晌,有老猴上前道:“方才說好,誰尋得這住處,便拜他為王。如今石猴兄弟尋得此洞,我等當拜他為尊!”
眾猴齊聲稱是,紛紛跪下磕頭,口呼“大王”。石猴端坐于石床之上,心中雖有些懵懂,卻也知這是尊榮,便應(yīng)道:“既如此,我便做這個王?!弊源?,石猴遂稱“美猴王”,領(lǐng)著群猴,在水簾洞過起了“不伏麒麟轄,不伏鳳凰管,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”的日子。
春采百花為食,夏尋澗水為飲,秋摘黃橙綠橘,冬覓黃精紫芝。不覺數(shù)載光陰流轉(zhuǎn),美猴王漸漸長大,神通也日漸顯露,能呼風(fēng)喚雨,善騰云駕霧,只是心性仍如赤子,每日與群猴嬉戲,不知憂愁。
這日,美猴王在洞中與群猴擲骰賭賽,贏了些果子,正吃得酣暢,忽有一老猴嘆道:“大王雖快活,終有一憂。”
美猴王停住吃食,眨著圓眼問道:“我等在此洞天福地,無拘無束,有何憂煩?”
老猴道:“大王不知,萬物有生有滅,若將來年老血衰,或遇天雷地火,終究難逃輪回之苦。”
美猴王聞言,心頭猛地一沉,方才的歡悅一掃而空。他蹲下身,抓著老猴的手臂道:“此話當真?難道就無長生之法可避此劫?”
老猴搖頭道:“凡夫俗子,難逃此數(shù)。但聞海外有仙山,或有神仙、圣人、真人,修得長生不死之術(shù),大王若有本事,可去尋訪?!?/p>
美猴王眼中精光一閃,拍板道:“好!我這便去尋長生不老之法!”
群猴聞言,有的擔憂,有的不舍。有小猴拉著他的衣角道:“大王,外面的世界大得很,您何時回來?”
美猴王摸了摸小猴的頭,笑道:“待我學(xué)得本事,定回來與你們共享長生?!彼烀汉锊杉玖希蛟炝艘恢荒痉?,又備了些果品,獨自登筏,借著東南風(fēng),飄向茫茫大海。
一路漂洋過海,歷經(jīng)千辛,終至西牛賀洲,尋訪到靈臺方寸山,拜菩提祖師為師,得名“孫悟空”。祖師見他靈性非凡,傳了七十二般變化、筋斗云等神通。悟空在山中修行十數(shù)年,藝成之后,因在師兄弟面前賣弄神通,被祖師逐下山來。
臨別時,祖師囑咐道:“你這去,定生不良。憑你怎么惹禍行兇,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。你說出半個字來,我就知之,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,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,教你萬劫不得翻身!”
悟空連忙磕頭道:“師父放心,弟子絕不敢提起師父一字?!闭f罷,翻起筋斗云,轉(zhuǎn)瞬回到花果山。
剛落地,便見群猴圍了上來,個個哭道:“大王,您可回來了!這幾年,有個混世魔王占了我們的水簾洞,搶了我們的家當,還傷了不少兄弟!”
悟空聞言大怒,掣出從祖師處得來的鐵棒(彼時還未得金箍棒),罵道:“何方潑魔,敢占我洞府?”
群猴引路,悟空徑直找到混世魔王的巢穴。那魔王見悟空身形瘦小,笑道:“你這猢猻,也敢來尋死?”
悟空罵道:“潑魔!快還我洞府,否則定叫你嘗嘗我的厲害!”
二人戰(zhàn)在一處,混世魔王使一把大刀,悟空則憑手中鐵棒與七十二般變化,不多時便將那魔王打死,奪回了水簾洞,又救回被擄的群猴,重掌花果山。
眾猴擺宴慶賀,悟空坐在石王座上,看著洞內(nèi)熟悉的景象,忽覺與當年初來時不同。他目光掃過洞壁,只見西側(cè)石壁之上,似有微光流轉(zhuǎn),尋常猴子看不見,他卻因得了仙法,能辨那靈氣軌跡。
“那是什么?”悟空跳下石床,走到石壁前。只見那石壁溫潤如玉,上面布滿細密的紋路,隱隱組成六個模糊的印記,似篆非篆,似圖非圖。更奇的是,每當他靠近,那印記便微微發(fā)熱,仿佛與他血脈相連。
“大王,這石壁自我們住進來時便有,從未見有什么不同啊?!币慌缘睦虾餃愡^來看了看,疑惑道。
悟空不理,伸手撫上石壁。指尖觸及的剎那,那六個印記忽然亮起,射出六道淡淡的金光,在空中凝聚成一行字,轉(zhuǎn)瞬即逝。悟空眼疾,依稀看清是“大姊、二姊、三姊、大兄、二兄、三弟”十二個字。
“親族?”悟空心中一動,一股莫名的親切感涌上心頭,卻又不知這“親族”為何物。他自幼無父無母,只知自己是石頭里蹦出來的,難不成這世上,還有與自己同源的“親人”?
他再細觀石壁,那六個印記已恢復(fù)黯淡,仿佛從未亮起過。悟空皺著眉,喃喃道:“大姊、二姊、三姊……大兄、二兄、三弟……你們是誰?在哪里?”
石壁沉默無言,只有洞外的瀑布聲依舊轟鳴。悟空站在壁前,久久未動,心中第一次生出一種莫名的牽掛——原來這天地之間,他或許并非孤身一人。
群猴不知大王為何對著石壁出神,只當他是累了,紛紛勸他歇息。悟空擺擺手,道:“你們先去,我再待片刻?!?/p>
待群猴散去,水簾洞內(nèi)靜悄悄的,只剩下悟空與那神秘的石壁。他再次運力于眼,試圖看透石壁后的玄機,卻見那六個印記仿佛與整座花果山的靈脈相連,深不可測。
“罷了,”悟空收起目光,咧嘴一笑,“不管你們是誰,總有相見之日。眼下,先把這花果山打理好再說!”
說罷,他轉(zhuǎn)身出了水簾洞,望著滿山歡騰的猴群,振臂高呼:“孩兒們,隨我操練起來!將來若有親族來訪,也讓他們看看我花果山的威風(fēng)!”
群猴響應(yīng),聲震山谷。只是那石壁上的親族符印,如同一個種子,已在悟空心中埋下,只待日后因緣際會,破土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