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單純詞】由一個語素構成的詞。單音節(jié)詞都是單純詞,如“人”、“手”、“雨”、“黃”等。有的雙音節(jié)詞、多音節(jié)詞是由雙音節(jié)語素或多音節(jié)語素構成的,也是單純詞。其中包括聯(lián)綿詞(如“秋千”、“爛漫”、“猶豫”、“妖嬈”、“蟋蟀”等)、譯音詞(如“馬達”、“沙發(fā)”、“美利堅”、“布爾喬亞”、“布爾什維克”等)、象聲詞(如“叮咚”、“淙淙”、“稀里嘩啦”、“噼里啪啦”等)。
【合成詞】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素構成的詞。合成詞的每個語素都表示一定的意義,合起來表示一個整體意義,如友誼,出入,彩旗,擴大,出席,紙張,木頭,桌子等。其中,像帶有虛化語素頭,兒,子的詞,也是合成詞。它們雖然沒有實在意義,可是能表示某種附加意義。按照合照詞可以分為兩種:一種是由自由或半自由的語素組合成的合成詞,如學習,討論,研究,火車,木匠,杏黃,頭疼,性急,心虛,司機,動員等;一種是由自由,半自由語素和虛化而成的不自由語素組成的合成詞,如老師,老虎,老鄉(xiāng),阿姨,阿妹,第一,初十,桌子,鉗子,桔子,花兒,畫兒,石頭,苦頭等。
【同義詞】語言中讀音不同而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。同義詞可以分為兩類。一類是意義完全相同的,不過使用起來在風格,情趣,色彩等附帶因素方面有點區(qū)別。包括:(1)普通話與方言,如自行車~腳踏車,知道~曉得,什么~啥;(2)書面語與口語,如誕辰~生日,父親~爸爸,馬鈴薯~土豆;(3)古語與今語,如抵~到,寒~冷,苗裔~后代;(4)意譯與音譯,如聯(lián)合收割機~康拜因,共產(chǎn)主義~英特納維納爾,發(fā)動機~馬達。這類詞也叫等義詞,為數(shù)不多,而且也不宜太多。另一類是意義上有相近的地方,或者有關聯(lián),但是有大小不等的差別,一般不能任意替代。如頑強~頑固,批評~批判,時代~時期,暴發(fā)~爆發(fā)等。這類詞也叫近義詞。
【反義詞】語言中意義相反或互相對立的詞。客觀事物矛盾對立現(xiàn)象在詞匯中的反映。例如,“好”和“壞”都是指事物的性質(zhì),“黑”和“白”都指顏色,“喜愛”和“厭惡”都指人對某種對象的感情。只有在意義上存在著聯(lián)系,才能將兩方面加以對比,才談的上意義是否相反或互相對立的問題。反義詞總是成對地存在的,因為它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對立而就是同時存在的,如生和死,靜和動,反和正,是和非,成功和失敗,壓迫和反抗,正確和錯誤,客觀和主觀等。有些反義詞只是語言的社會習慣,實際上它們并不反映什么矛盾對立的關系。如“夏”和“秋”,“紅”和“黑”,“辣”和“甜”等。反義詞不完全是一對一的關系。多義詞有幾個意義,每個意義都可能有反義詞。如“光明”,主要意義同“黑暗”相對;說到前景、前途,又同“暗淡”相對;說到心地、行為,又同“陰暗”相對。善于運用反義詞,可以增強文章的鮮明性。例如,“我以這一叢野草,在明與暗,生與死,過去與未來之際,獻于友與仇,人與獸,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?!保斞浮兑安荨罚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