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書店的回聲
林夏第一次走進“拾光書屋”時,雨正順著青灰瓦檐織成細線,卻偏巧在她跨進門的瞬間停了。木質(zhì)門楣上的銅鈴“叮鈴”一響,驚飛了檐角躲雨的麻雀,也驚醒了書架上沉睡的時光。
店主是個頭發(fā)花白的老人,總坐在靠窗的藤椅上,手里捧著本沒有封面的舊書,見她進來,慢悠悠抬眼:“找書?還是找故事?”林夏一愣,說要找絕版的《城南舊事》——母親臨終前說,少女時曾在這家書店借過這本書,書里夾著父親送她的第一片銀杏葉,葉脈上還寫著半句未說完的詩。
書店不大,書架卻高得抵著天花板,每一格都堆滿了泛黃的舊書,有的書脊開裂,有的扉頁上留著陌生的字跡。林夏指尖劃過書脊,忽然被一本燙金封面的《城南舊事》吸引,抽出來的瞬間,一片干枯的銀杏葉從書頁間飄落,葉面上果然有淡淡的鋼筆字跡:“秋光正好,等你共……”后半句被水漬暈開,模糊不清。
她正出神,老人忽然開口:“五十年前,有個扎麻花辮的姑娘也總翻這本書,說要等一個人來補全這句話?!绷窒男目谝痪o,剛要追問,門外忽然傳來腳步聲,一個穿淺灰襯衫的老人舉著傘站在門口,看到藤椅上的店主,聲音發(fā)顫:“阿婆,我來補后半句了?!?/p>
原來,當年母親借走書后,父親因家中突遭變故,不得不遠走他鄉(xiāng)謀生,臨行前沒能來得及赴約補全詩句。而店主陳阿婆,正是母親當年的鄰居,知道這對年輕人的約定,便守著書店和這本被母親特意歸還的書,一等就是半個世紀。
穿灰襯衫的父親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磨損的牛皮紙信封,里面裝著一沓泛黃的書信,還有一片用塑封小心保存的新采銀杏葉。“這些年我走了好多地方,每到秋天就撿一片銀杏葉,總想著回來時,能親手把詩句補全?!彼f著,小心翼翼將新葉鋪在舊葉旁,顫抖著筆尖寫下:“秋光正好,等你共賞滿城桂?!?/p>
陳阿婆看著兩片跨越半世紀的銀杏葉在書頁間相依,眼眶泛紅:“當年你娘總說,等你爹回來,要一起在書店門口種棵桂花樹,如今……”林夏忽然想起,母親去年秋天還在院子里栽了棵桂花苗,說等開花了,要帶她去一個“藏著時光的地方”。
雨又開始下了,卻不再清冷。林夏把那本《城南舊事》抱在懷里,書頁間的銀杏葉仿佛帶著溫度,將兩代人的等待與牽掛輕輕包裹。銅鈴再響時,門外的桂花香氣順著雨絲飄進來,混著舊紙張的氣息,像是時光終于松了口氣,把五十年未說完的故事,都藏進了這小小的書店、舊書與溫柔的雨聲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