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洵雖退了兵,京中卻再難恢復往日的平靜。魏帝經(jīng)此一役,身體虧空得厲害,對朝政的掌控力日漸衰弱,朝中各方勢力暗流涌動,都在覬覦那空置的權(quán)力真空。
你深知此刻最忌動蕩,一面勸著元嵩多在軍中歷練,穩(wěn)固兵權(quán),一面借著探望魏帝的由頭,在御前旁敲側(cè)擊,讓他莫要再行清洗之事,以免寒了人心。魏帝雖多疑,卻也知女兒所言有理,漸漸收斂了鋒芒,朝堂才算勉強穩(wěn)住。
這日,你去燕洵府邸“探望”——說是探望,實則是魏帝的試探。府中冷冷清清,與昔日的熱鬧截然不同。燕洵正坐在庭院中飲酒,見你來了,只是抬了抬眼,語氣平淡:“公主倒是稀客?!?/p>
你在他對面坐下,開門見山:“世子可知,朝中已有大臣上書,說你擁兵自重,該削去爵位,圈禁府中?”
燕洵輕笑一聲,將杯中酒一飲而盡:“他們想怎樣,便怎樣吧。我燕洵如今,還有什么可失去的?”
“你還有燕北的百姓,”你看著他,“還有那些跟著你出生入死的舊部。你若真被圈禁,他們怎么辦?燕北怎么辦?”
燕洵握著酒杯的手緊了緊,眼中閃過一絲波動。
你繼續(xù)道:“父皇年紀大了,身子也不好。元嵩性子耿直,將來未必能鎮(zhèn)住朝中局面。你若想為燕北謀一條出路,眼下并非只有硬碰硬一條路可走?!?/p>
“公主想說什么?”燕洵抬眸看你,目光銳利。
“韜光養(yǎng)晦,”你緩緩道,“你留在京城,表面順從,暗地里積蓄力量。待時機成熟,或可與新帝達成協(xié)議,保燕北百年安穩(wěn)?!?/p>
燕洵沉默了,許久才道:“公主倒是比從前聰明多了。只是,你我立場不同,你為何要提醒我?”
“因為我不想再看到血流成河,”你看著庭院中飄落的枯葉,“無論是魏室的人,還是燕北的人,都是活生生的性命。”
燕洵深深看了你一眼,沒再說話。你知道,他未必會信你,但至少,你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。
幾個月后,魏帝病重,朝中局勢愈發(fā)緊張。幾位皇子蠢蠢欲動,都想爭奪儲君之位。元嵩雖有軍功,卻因性情耿直,不懂鉆營,在朝中并無太多支持者。
你心急如焚,一面暗中聯(lián)絡忠于元嵩的將領,一面想辦法削弱其他皇子的勢力。你甚至冒險去見了宇文玥留在京中的暗線,希望他能在邊境穩(wěn)住局勢,不要讓京城的動蕩波及邊境。
暗線傳回宇文玥的話:“公主放心,邊境有我。元嵩殿下仁厚,若能繼位,實乃大魏之幸?!?/p>
得到宇文玥的承諾,你稍稍松了口氣。有他在邊境牽制,至少不用擔心外敵趁虛而入。
然而,樹欲靜而風不止。一位皇子為了爭奪儲位,竟暗中勾結(jié)了柔然,許諾若他繼位,便割讓邊境三城。柔然可汗貪利,竟真的派兵南下,直逼雁門關。
消息傳回京城,朝野震動。魏帝急火攻心,一口氣沒上來,竟就此駕崩。
國喪期間,那位皇子趁機發(fā)難,污蔑元嵩勾結(jié)柔然,意圖謀反,想借此除掉最大的競爭對手。一時間,元嵩被推到了風口浪尖,百口莫辯。
你知道這是陷阱,卻苦無證據(jù)。就在你焦頭爛額之際,燕洵突然派人送來一封信。信中只有一張地圖,標注著那位皇子與柔然使者秘密會面的地點和時間。
你又驚又疑,最終還是決定冒險一試。你帶著幾名心腹,按照地圖所示,果然截獲了那位皇子與柔然勾結(jié)的密信。
拿到密信后,你連夜入宮,將證據(jù)呈給了朝中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臣。老臣們震怒,當即擁立元嵩,以雷霆手段拿下了那位謀反的皇子,并將密信公之于眾。
朝野上下一片嘩然,元嵩的清白得以洗清,威望也隨之大增。在幾位老臣的支持下,元嵩順利繼位,成為新帝。
登基大典那日,元嵩穿著龍袍,站在太極殿上,目光掃過階下的群臣,最終落在你身上,眼中滿是感激與堅定。
你站在角落里,看著兄長終于穩(wěn)住了這風雨飄搖的江山,心中百感交集。你知道,這只是開始,未來還有無數(shù)挑戰(zhàn)等著你們。
燕洵在大典結(jié)束后便請辭,想要返回燕北。元嵩感念他曾暗中相助,準了他的請求,并賜下丹書鐵券,承諾永不侵犯燕北。
燕洵離京那日,你去城門口送他。他勒住馬,回頭看你:“公主,你欠我的,可還沒還?!?/p>
你笑了笑:“燕北安穩(wěn),便是我還你的?!?/p>
燕洵深深看了你一眼,調(diào)轉(zhuǎn)馬頭,疾馳而去。
你站在城樓上,望著他遠去的背影,又看向皇宮的方向。元嵩正在那里,努力學著做一個好皇帝。宇文玥仍在邊境,守護著大魏的河山。
這亂世,似乎終于迎來了一絲曙光。你知道,未來的路還很長,但只要你們都堅守著心中的信念,這天下,總會越來越好。而你,元純公主,也終于在這波詭云譎的命運中,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