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奇函在七十歲那年,收到了一本來自美國的書。書的作者是楊博文,書名是《記憶與時間:那些未完成的約定》。書的扉頁上,有一行手寫的字跡:“致左奇函:這是我寫的最后一本書,里面有我們的故事,有梧桐巷的記憶,有我們未完成的約定。我老了,記不清很多事情了,可我還記得那年夏天,我們在江邊約定要一起考大學(xué),一起去看遍世界的風(fēng)景;我還記得那年冬天,我們在倫敦的雪地里重逢,我說要參加學(xué)術(shù)會議,不能跟你一起回國;我還記得那本奧數(shù)筆記,你說會等我,可我還是讓你等了這么多年。去年我回了一趟倫敦,去了我們之前一起去的中餐館,點了一碗面條,味道跟當(dāng)年一樣,可我再也沒看到你的身影。奇函,謝謝你陪我走過那個盛夏,謝謝你把我的筆記放在書架上這么多年,謝謝你等了我這么多年。如果有來生,我一定陪你一起考大學(xué),一起回梧桐巷看老槐樹,再也不分開?!?/p>
左奇函翻開書,里面寫的都是他們的故事一梧桐巷的初遇、泳池邊的重逢、音樂節(jié)的誤會、江邊的約定、倫敦的重逢、未完成的回國計劃。書的最后一頁,有一張照片,照片上是兩個少年,一個穿白色襯衫,一個穿黑色外套,站在江邊,手里拿著一本奧數(shù)筆記,笑得很開心。左奇函看著照片,眼淚掉在書頁上,暈開了字跡。他想起那年夏天,楊博文說要出國讀大學(xué),他們在江邊吵架,他說再也不想看到楊博文;他想起那年冬天,他們在倫敦的雪地里重逢,楊博文說要參加學(xué)術(shù)會議,不能跟他一起回國;他想起這些年,他把楊博文的筆記放在書架上,每天都會看一眼,好像楊博文還在他身邊一樣。
他把書放在書房的顯眼位置,每天都會看一章。他知道,楊博文再也不會回來了,他們的約定,再也不會實現(xiàn)了。但他不后悔,不后悔等了楊博文這么多年,不后悔把他的筆記放在書架上這么多年,不后悔把他們的故事留在書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