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(zhuǎn)眼到了次年開春,雁門關(guān)下的集市旁,多了一間小小的書屋。是晚寧讓人搭建的,專門教牧民子弟讀書識字。
每日清晨,晚寧便帶著宮人,提著裝滿書本和筆墨的竹籃去書屋。孩子們起初怯生生的,躲在父母身后不敢上前。晚寧便拿出從京城帶來的糖糕,分給他們,笑著說:“我教你們認(rèn)‘家’字,認(rèn)會了,就能寫自己的名字,寫家里的牛羊啦?!?/p>
孩子們漸漸不怕她了,圍著她坐成一圈。晚寧握著小牧童的手,一筆一畫教他寫“羊”字:“你看,這一撇一捺,像不像小羊的犄角?”又指著“安”字,輕聲道,“有屋住,有女織,便是安。我們守著雁門關(guān),就是要讓大家都能安穩(wěn)過日子?!?/p>
沈硯常巡營路過書屋,站在門外靜靜看著。見晚寧耐心地為孩子擦去臉上的墨漬,見孩子們圍著她念字,笑聲飄出很遠(yuǎn),他便會想起小時候,皇妹也是這樣,拿著樹枝在將軍府的院子里,教他寫自己的名字。
有次北狄首領(lǐng)帶著兒子來集市,見書屋熱鬧,便好奇地走進來。晚寧見了,非但沒有戒備,還遞給他一本識字書:“首領(lǐng)不妨也學(xué)學(xué),以后我們書信往來,便不用再找翻譯了?!?/p>
北狄首領(lǐng)愣了愣,接過書,看著晚寧溫和的眼神,忽然明白了——這位太皇太后守北疆,不只有劍的銳利,更有這般潤物無聲的溫柔。他鄭重地點點頭,竟也坐下,跟著孩子們一起聽晚寧講課。
夕陽西下,孩子們放學(xué)回家,晚寧送他們到門口。小牧童捧著剛寫的“寧”字,跑到沈硯身邊:“將軍,你看,太皇太后教我寫‘安寧’的‘寧’啦!”
沈硯摸了摸他的頭,轉(zhuǎn)頭看向晚寧。晚寧正站在書屋門口,夕陽灑在她身上,鬢邊的銀絲泛著暖光。他忽然懂了,皇妹帶來的不只是蘭草,更是讓這北疆長治久安的根——讓孩子們知書明禮,讓漢人與牧民心意相通,這才是最牢不可破的“雁門關(guān)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