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狄王顧懷瑾的來訪日程已過大半,兩國關(guān)于邊境貿(mào)易、疆界劃分等具體事宜的談判也進入了關(guān)鍵階段。然而,就在這看似平穩(wěn)推進的外交氛圍中,一個如同驚雷般的提議,由北狄使臣在一次閉門會談中,正式向大雍提出——
北狄王愿迎娶大雍宗室女,結(jié)兩國秦晉之好,以固盟約。
和親!
這個消息如同野火燎原,瞬間燒遍了朝野上下。
北狄王年輕俊美,手握強權(quán),尚未立后。若能嫁與他,不僅是個人無上的尊榮,更能為大雍帶來邊境的長期穩(wěn)定,其政治意義非同小可。
一時間,所有適齡的、家世相當?shù)淖谑屹F女及其背后的家族,都蠢蠢欲動起來。就連之前因立后風(fēng)波而有些沉寂的幾家,也重新活躍起來。畢竟,做不成大雍的皇后,若能成為北狄的王后,同樣是母儀天下,甚至因其特殊性,可能擁有更大的影響力。
安平縣主更是興奮得幾乎忘乎所以。她本就對顧懷瑾存有幻想,如今聽聞和親之議,只覺得這是上天賜予的良緣,整日纏著皇太妃,要她為自己爭取。
然而,皇太妃的態(tài)度卻頗為微妙。她既希望女兒能獲得這份尊榮,又深知北狄遠在苦寒之地,環(huán)境惡劣,政治復(fù)雜,顧懷瑾此人更是心思深沉難測,絕非良配。更重要的是,若安平遠嫁北狄,她在宮中的勢力便少了一大助力。
太皇太后對此事則持審慎態(tài)度。她召來新帝和幾位心腹重臣密議。
“北狄王此舉,看似示好,實則包藏禍心?!币晃焕铣汲谅暤?,“若嫁公主過去,無異于送一質(zhì)于敵手,將來兩國若有齟齬,公主處境堪憂。且北狄王借此與大雍皇室聯(lián)姻,其政治地位將更加穩(wěn)固,于我大雍未必是福。”
另一位大臣則持不同意見:“陛下,太皇太后,臣以為,和親乃古來安定邊陲之良策。北狄王主動提出,可見其確有修好之意。若能成此好事,可換邊境數(shù)十年安寧,利大于弊。至于所嫁宗室女,可選一聰慧機敏者,未必不能在北狄立足,甚至可為我大雍耳目?!?/p>
新帝李泓坐在上首,眉頭微蹙,聽著臣子們的爭論,并未立刻表態(tài)。他目光掃過垂簾之后太皇太后的方向,顯然也在權(quán)衡。
最終,太皇太后緩緩開口:“北狄王既有此意,我大雍若斷然拒絕,未免顯得小家子氣,亦可能激化矛盾。但和親人選,須得慎重。不僅要考慮家世品貌,更要考量其心性智慧,是否堪當此重任。”
這話便是原則上同意了和親,但將皮球踢回了人選問題上。
消息傳到后宮,更是引起了軒然大波。幾位被點名的貴女家中,已是暗流洶涌,各顯神通。
而這一切紛擾的中心,那位提出和親的北狄王顧懷瑾,卻依舊是一副云淡風(fēng)輕的模樣,每日按部就班地參與會談、出席宴會,仿佛那石破天驚的提議與他無關(guān)。
只有極少數(shù)有心人注意到,在一次由新帝做東的小型宮宴上,當有人借著酒意,半開玩笑地問及北狄王對未來的王后有何期待時,顧懷瑾端著酒杯,目光狀似無意地掃過席間負責(zé)布菜的宮人隊伍,落在了那個始終低眉順眼的熟悉身影上,淡淡地說了一句:
“本王不喜嬌柔造作之輩。聰慧,堅韌,懂進退,知冷暖……便好?!?/p>
他這話說得含糊,卻讓席間幾位有心競爭的貴女臉色微變,也讓一直暗中觀察的太皇太后和新帝,眼中閃過一絲深思。
聰慧,堅韌,懂進退,知冷暖……
這幾個詞,像是不經(jīng)意,又像是有意,精準地指向了某個人。
宋昭雪在聽到侍女轉(zhuǎn)述宴席上的這句話時,正在核對尚膳監(jiān)的賬目。她的手猛地一抖,墨點滴在賬冊上,暈開一團污跡。
他瘋了!他一定是瘋了!
他提出和親,難道最終的目標……是她?!
這個念頭讓她遍體生寒。
她一個毫無背景的宮中女官,如何能成為和親的人選?這根本是天方夜譚!可顧懷瑾那意味深長的話語,那一次次將她推到人前的舉動,又讓她無法不產(chǎn)生這種可怕的聯(lián)想。
他是在逼她,也是在逼大雍朝廷。
若大雍選定其他貴女和親,他是否會以不滿意為由拒絕?屆時兩國關(guān)系又將如何?
若大雍……真的考慮她?那更是荒謬絕倫!朝臣們絕不會同意,太皇太后和新帝也絕不會允許!
可他偏偏就這樣做了,用一個看似不可能的目標,將一池水徹底攪渾。
宋昭雪放下筆,走到窗邊,看著窗外沉沉的夜色。顧懷瑾的行宮方向,燈火通明。
這個男人,為達目的,當真是不擇手段。
他將她置于一個極其危險的境地。無論和親最終人選是誰,她這個被北狄王“另眼相看”的女官,都將成為眾矢之的。
那些渴望后位的貴女和其家族,會視她為絆腳石。
朝中反對和親或者有其他人選的大臣,會視她為紅顏禍水。
甚至太皇太后和新帝,也可能因為他的這番舉動,而對她產(chǎn)生更深的猜忌。
前路,似乎只剩下懸崖。
宋昭雪閉上眼,深吸一口氣。
不,她絕不能坐以待斃。
顧懷瑾想用這種方式逼她就范,她偏不!
她必須想辦法,在這場和親的風(fēng)暴中,找到一條生路。
一條屬于她宋昭雪自己的生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