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崇明派出的死士如同泥牛入海,這讓他投鼠忌器,不敢再對白夢瑤輕舉妄動。但欽差三皇子南下的消息已如懸頂之劍,他必須盡快摸清白夢瑤的底細和意圖,尤其是那封要命... 更多精彩內(nèi)容,盡在話本小說。" />
李崇明派出的死士如同泥牛入海,這讓他投鼠忌器,不敢再對白夢瑤輕舉妄動。但欽差三皇子南下的消息已如懸頂之劍,他必須盡快摸清白夢瑤的底細和意圖,尤其是那封要命的“信”的下落。
僵持之下,李崇明想到了一個迂回的策略。他再次以“賞識才學”為名,邀請新科舉人陸子謙過府“探討文章”。此舉既符合他主考官的身份,又能近距離觀察這個與白夢瑤關(guān)系匪淺的年輕人,或許能從他身上找到突破口。
陸子謙接到邀請,心中忐忑不安。他本能地感到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文會。白夢瑤卻顯得很平靜,甚至在他臨行前,看似無意地提點了一句:“陸大哥,李侍郎位高權(quán)重,見識廣博。你若有機會,不妨向他請教一下,為何近年來漕運改制屢屢提出,卻總在‘胥吏執(zhí)行’一環(huán)功虧一簣?聽說京中對此也有不同看法?!?/p>
這話聽起來像是好學之士的尋常請教,但陸子謙與白夢瑤相處日久,隱隱覺得這話中有話。他帶著滿腹疑云去了驛館。
李崇明果然對白夢瑤只字不提,只是與陸子謙談詩論文,氣氛看似融洽。但當陸子謙想起白夢瑤的提醒,謹慎地將那個關(guān)于漕運胥吏的問題提出時,李崇明的眼神瞬間銳利了起來。
他放下茶杯,審視著陸子謙,緩緩道:“子謙倒是關(guān)心實務(wù)。胥吏之弊,盤根錯節(jié),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。京中……呵呵,確實看法不一。有人主張強力整頓,也有人認為需循序漸進,以免激起大變?!?他話鋒一轉(zhuǎn),似有所指,“不過,有些事,非局外人所能妄議。子謙還是專心學問為好,莫要受了……不必要的牽連?!?/p>
這番話,既是回答,更是警告。李崇明幾乎可以肯定,這個問題來自白夢瑤!她在通過陸子謙向他傳遞信息:她不僅知道那封“信”,甚至對京中圍繞漕運(以及其背后可能牽扯的勢力)的爭斗也有所了解!她這是在暗示,她手中的籌碼比想象中更多!
陸子謙聽得云里霧里,只覺得李崇明話中有話,氣氛壓抑,便不敢再多言。
與此同時,數(shù)千里外的京城,三皇子府邸。
顧長淵并未直接求見三皇子,而是通過老師的關(guān)系,將一份看似尋常的“江南風物志”并幾樣精致的江南點心,送到了三皇子最寵愛的、年僅六歲的小郡主手中。點心盒的夾層里,藏著一封密信,信中并無落款,只有寥寥數(shù)語,以獨特的、源自兒時游戲的暗碼寫成,提及“潯陽有古玉,蒙塵待拭,恐有小人先至”。
三皇子蕭景琰,年方二十,因其母妃出身清流、自身又以“賢德”著稱,在朝中自成一派,與勢大的齊王分庭抗禮。他收到這份“禮物”和密信后,獨自在書房沉思良久。他自然看得出這信來自顧家那個一向低調(diào)的嫡孫顧長淵,更明白“古玉”所指為何——那個本該早已消失的白家孤女!
顧長淵此舉,是在向他示警,也是向他遞出合作的橄欖枝。齊王欲在欽差抵達前滅口,而他三皇子,則需要一個能撬動齊王勢力的突破口。白夢瑤,無疑是最佳人選。保護她,查明白家真相,既能打擊齊王,又能贏得清流和軍中部分勢力的好感。
蕭景琰當即秘密召見了顧長淵。兩人在書房內(nèi)談了什么,無人知曉。但顧長淵離開時,神色輕松了許多。他與三皇子達成了初步的默契:三皇子會確保欽差衛(wèi)隊中有足夠的力量,在必要時保護白夢瑤的安全;而顧長淵,則需要動用在江南的暗中力量,確保白夢瑤能“活到”與欽差見面,并能提供有價值的線索。
南北兩地的信息,通過陸子謙這個懵懂的“傳聲筒”和顧長淵精心鋪設(shè)的渠道,悄然完成了對接。白夢瑤向李崇明施壓,展示籌碼;顧長淵則為她尋找最強的外援,鋪平道路。
陸子謙從李崇明處回來,將對話原原本本告訴了白夢瑤,末了擔憂道:“瑤妹妹,李侍郎似乎話里有話,我怕……”
白夢瑤卻微微一笑,安撫道:“陸大哥不必多慮。李大人是提醒你專心仕途,是好事?!?她心中明了,李崇明已經(jīng)收到了她的警告,暫時不敢妄動。而三皇子這條線,看來顧長淵也已經(jīng)搭上。
現(xiàn)在,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——等待欽差三皇子駕臨潯陽。
然而,白夢瑤并未被動等待。她讓陸子謙以“答謝師長”為名,通過周院長的關(guān)系,將一些她“偶然”得來的、關(guān)于潯陽知府及其小舅子(錦心苑東家)貪腐枉法的“民間傳聞”,巧妙地傳遞給了州府衙門里一些不得志、卻相對正直的官員。這些消息,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,雖小,卻足以在欽差到來前,讓這潭水泛起更多漣漪。
她要讓三皇子看到的,不僅僅是一個孤苦無依的忠良之后,更是一個能攪動地方局勢、擁有相當能量和智慧的合作伙伴。
夜色深沉,白夢瑤再次摩挲著那枚琉璃碎片。冰冷的觸感讓她保持清醒。她知道,自己正行走在萬丈深淵的邊緣,一步踏錯,便是萬劫不復。但她的眼神,卻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。
父母兄長的血仇,家族百年的榮辱,都系于她一身。她不能退,也不能輸。
遠方的官道上,欽差的儀仗,正日夜兼程,向著潯陽而來。命運的齒輪,即將加速轉(zhuǎn)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