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幕上的笑聲還未散盡,畫面已悄然換了調(diào)子。
昏黃的光暈里,一位老婆婆坐在紡車旁,手里的棉線隨著輪軸轉(zhuǎn)動漸漸拉長。畫外響起溫潤的女聲,像浸了水的棉絮般柔軟:“今天要說的,是一個叫黃道婆的女子?!?/p>
鏡頭切換,十二歲的小姑娘被捆著塞進(jìn)花轎,粗布嫁衣磨得她胳膊生疼。婆家的院落逼仄潮濕,天不亮她就得爬起來,在織布機前坐到深夜,稍有差池,婆家的巴掌就帶著風(fēng)聲落下來。彈幕里有人忍不住嘆氣——這般日子,與自家村里被苛待的童養(yǎng)媳何其相似。
“她逃了三次?!迸晭е┪㈩澏?,“前兩次被抓回去,打得更狠。第三次,她躲在商船的貨艙里,漂了不知多少日夜,終于到了海南?!?/p>
畫面里,海島的陽光格外明亮。黎族婦女教她用新式紡車,三根紗錠轉(zhuǎn)得飛快,比她在家用的單錠紡車快了三倍。她眼里第一次有了光,指尖纏著棉線,在月光下偷偷練習(xí),紗線在掌心磨出厚繭,卻笑得比島上的鳳凰花還艷。
“五十歲那年,她帶著改良的紡車和織布技藝,回了故里。”
鏡頭回到江南,黃道婆站在田埂上,看著鄉(xiāng)親們用她教的法子紡紗。原本要紡三天的棉線,如今一天就能完成;原本粗糙的土布,變得細(xì)密柔軟,能賣出好價錢。那些曾經(jīng)和她一樣苦熬的婦人,終于能靠自己的手藝掙得口糧,不用再看婆家的臉色。
“她沒留下名字,‘黃道婆’是后人敬稱?!迸暆u漸低沉,“可江南的織機響了幾百年,每一聲里,都有她的影子?!?/p>
萬界的彈幕安靜了許多。
有沒三錠紡車的時空里,女子女人們望著畫面里轉(zhuǎn)動的三錠紡車,手指悄悄絞著衣角——原來織布還能有這般省力的法子,原來女子也能靠手藝讓日子好過些。
宸國的織布坊里,女工們停下手里的活計,看著黃道婆教鄉(xiāng)親們織布的畫面,有人抹了把眼淚:“咱現(xiàn)在用的紡車,說不定就是她傳下來的呢?!?/p>
林黛玉坐在窗前,望著廊下的紫藤,輕聲對賈敏道:“母親你看,這世間竟有這樣堅韌的女子。她受了那樣多苦,卻想著把好法子教給更多人,比許多男子都有擔(dān)當(dāng)?!辟Z敏握住女兒的手,指尖有些發(fā)涼——她何嘗沒經(jīng)歷過“在家從父,出嫁從夫”的束縛,此刻望著黃道婆的身影,心里像被什么東西燙了一下。
雷無桀撓著頭,對蕭瑟道:“這老婆婆真厲害!”蕭瑟望著畫面里江南織坊的炊煙,淡淡道:“厲害的不是手藝,是她在泥里打滾時,還想著要把光帶給別人?!?/p>
孫悟空難得沒咋咋呼呼:“這女娃子,倒有幾分俺老孫的韌勁。受了那么多罪,還能想著幫旁人,是個好樣的!”
白玉棠坐在公寓里,看著這些彈幕,端起溫?zé)岬牟琛K?,比起那些宏大的道理,黃道婆的故事更能鉆進(jìn)人心——尤其是那些被困在閨閣、田舍里的女子。她們或許不懂什么叫“開民智”,卻能看懂一個女子如何靠自己的雙手,把苦日子過出了甜,還把這份甜分給了更多人。
天幕暗下去時,江南的某個織布坊里,有個童養(yǎng)媳悄悄在月光下,用樹枝在地上畫著三錠紡車的樣子;清末的某個繡樓里,女子對著油燈,第一次認(rèn)真打量起自己那雙布滿針腳的手。
有些種子,就這樣在無聲無息中,落進(jìn)了心里。
天幕上,黃道婆改良的紡車圖樣剛清晰浮現(xiàn),緊接著便展開了棉花種植的圖譜與技法。從選種、育苗到田間管理,每一環(huán)節(jié)都標(biāo)注得詳盡,連如何應(yīng)對蟲害、如何晾曬儲棉都一一說明,末了還特意強調(diào):“此作物耐寒耐旱,籽可榨油,絮可織布,一身是寶,得之可暖萬民。”
咸陽宮里,嬴政盯著那三錠紡車的圖樣,指節(jié)在案幾上重重一叩:“傳李斯!令各郡縣即刻尋訪棉種,按圖中法子試種,秋收時朕要看到成效!再讓將作監(jiān)照著這紡車樣式,連夜趕制樣品!”他目光掃過階下群臣,“連女子都能想出的法子,我大秦的工匠豈能落后?”
長樂宮的劉邦剛啃完半只燒雞,聞言抹了把油乎乎的手,對陳平道:“這棉花聽著比麻衣舒服,紡車也比咱家那老古董快。去,把種棉花的法子抄個百八十份,給各郡太守都送一份,誰要是種不出好棉花,就別來見朕!”說著又咂咂嘴,“等織出布來,先給俺家呂雉做件新棉襖?!?/p>
未央宮的劉徹正對著西域輿圖沉思,聞言抬眼:“張騫出使西域,回來時讓他留意棉種。傳朕旨意,凡引種棉花成功者,免三年賦稅;能改良紡車者,賞黃金百斤。”他指尖在圖上西域的位置一點,“朕要讓這棉花,從長安種到玉門關(guān)?!?/p>
三國的營帳里,曹操看著棉田圖譜,對郭嘉道:“北方苦寒,兵士多穿單衣。令各地屯田都尉即刻研究種植之法,來年秋收,我要看到每個士兵都有棉衣穿?!敝T葛亮在蜀地看到畫面,提筆寫下《勸農(nóng)植棉疏》,派人快馬送往各州縣,文末特意注明:“此非婦人瑣事,乃安邦之要?!?/p>
大興城的楊堅望著紡車圖樣,對楊素道:“開皇以來,雖倉廩豐實,然百姓衣料仍嫌粗陋。傳旨均田令中添植棉一條,凡墾荒植棉者,另授良田三畝?!?/p>
長安太極宮,李世民剛聽完魏征的諫言,轉(zhuǎn)頭便對房玄齡道:“黃道婆一介女子,尚能惠及鄉(xiāng)鄰,我朝百官更當(dāng)勤勉。令戶部牽頭,在關(guān)中、江南設(shè)棉種培育坊,由農(nóng)官親自督導(dǎo)種植。再將新紡車圖樣發(fā)往各州,讓織戶研習(xí)改良?!?/p>
洛陽紫微城,武則天看著畫面里女子紡紗的場景,嘴角勾起一抹笑意,對上官婉兒道:“傳朕旨意,各州府選技藝精湛的織女入掖庭局,參照新紡車研制更巧的織機。再在兩京設(shè)‘棉織坊’,讓民間女子也能學(xué)這手藝,掙份營生?!?/p>
汴梁皇宮,宋太祖趙匡胤指著棉花圖譜,對趙普道:“五代以來,民生凋敝,過冬衣料最為緊缺。令三司撥???,在河北、山東推廣植棉,凡種棉百畝以上者,可憑憑據(jù)向官府兌換農(nóng)具?!?/p>
明朝紫禁城,朱元璋看著熟悉的紡車圖樣,對劉伯溫道:“咱朱家出身佃農(nóng),知道冬天沒棉衣的苦。傳令下去,將這新紡車樣式刊印成冊,發(fā)到各府縣織戶手中,凡改用新紡車者,每架官府補貼半石米。再讓戶部核查各地棉田,務(wù)必讓百姓種得好、紡得好?!?/p>
一道道旨意從皇宮傳向四方,像一顆顆投入大地的種子。田間地頭,農(nóng)夫們對著從天而降的圖譜琢磨著選種;織坊里,織女們圍著新紡車的圖樣比劃著改良;連深宅大院里的女子,也悄悄記下了種棉的法子——或許她們終其一生都走不出那方庭院,卻也盼著能為家人添一件溫暖的棉衣。
白玉棠看著系統(tǒng)傳回的畫面,知道這些指令背后,將有無數(shù)人因此免于寒冬之苦。她沒什么驚天動地的本事,只能將這些藏在時光里的智慧,一點點送到需要它們的人面前。就像黃道婆當(dāng)年帶著紡車回到江南,她也只是想讓這世間的暖意,能多一分,再多一分。
時間悄然而逝今天視頻也播完了,大家都是收獲滿滿